我覺得現代人寫詩詞幾乎全都是優勢。信息發達,檢索方便,各種研究的成書多,工具書齊全,題材更廣泛,只要想學,沒有學不好的。有人說什么現代**意境缺失的,審美缺失的,這都是把主觀因素當作客觀因素了。古人有的所有情感我們都可以有,無論是家國天下還是軟語輕噥。現代人的美學研究只會在古人的基礎上更進一步,而且還吸收了西方的文化,容量更大,可選的更多。詞的地位在古代文學中是至高無上的,古代士大夫階層沒有不能作詞的,這個基礎太強大。而由此而來,詞人之間的交流唱和也多。現代則詩詞在文化階層中早已沒有了這樣尊崇的地位。現代文學出現了各種細分的專業作者,寫小說,散文,雜文的,都可以不寫,不讀,不懂詩詞——這在古代是不可想象的。假如知識分子是一個階層,那么古代知識分子全都是詩人,而現代知識分子要分成詩人、散文家、小說家、雜文家等等,詞人里面又要分現代詞人和舊體詞人,所以當代創作舊體詩詞的作者在數量和質量上的確無法跟古人相比,一來我們是以一個時代跟整個古代文學史比較,二來也主要是因為文人分流,詩人的圈子小了,交流和創作的基數都小了很多。不過,我還是看好信息技術的大發展,人口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升可以彌補文人分流的劣勢。網絡發達之前和網絡發達之后的詞壇就明顯是兩個氣象。什么是我們寂寞的內心需要的?美好的東西,什么是美好的東西,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