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叔本華說,人生實如鐘擺,在痛苦與倦怠之間擺動。一旦欲望與痛苦放松了一個人,讓他稍獲喘息的安寧,倦怠便立刻不期而至……當你覺得很舒服的時候,往往也就是你倦怠的時候。而當你覺得痛苦的時候,很有可能是完美蛻變前的歷練。人生就是這樣,在痛苦與倦怠之間輾轉來回,不斷向前。 選擇痛苦或倦怠,就是選擇努力或安逸--孟子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一文中有一句經典名言: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是啊,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人生就是如此。憂愁患難等痛苦可以使人永葆斗志,保持積極生存的良好狀態;但是安逸享樂和倦怠卻使人萎靡。人生一世,活著的狀態大體有兩種:選擇讓自己痛苦和“不舒服”,或是選擇無所事事的倦怠。積極向上、拼搏奮斗的過程,總是需要有讓自己“痛苦”的意識,以此來臥薪嘗膽,激發斗志。人在逆境之中,遠比順境之時更能快速成長。就像一句歌詞所言: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選擇痛苦或倦怠,就是選擇讓自己努力抑或安逸。一旦選擇努力,就免不了需要經歷一些挫折和痛苦,但也就是在迎接蹭蹬和挑戰過程中,我們最終實現了完美的蛻變和成長。反之,如若選擇了倦怠和安逸,那生活就會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不在倦怠中**,就在痛苦中升華--大多時候,我們都會有這種感覺: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之后,取得了階段性的成績,然后開始回歸安逸。但是,當安逸的狀態持續得太久了之后,怠惰侵蝕了之前內心滿滿的斗志時,再想打起精神繼續努力就很難了。懶惰是人的天性,倦怠永遠是人進取的天敵。不想在倦怠中**的話,那就勇敢地選擇在痛苦中升華。對于一個人來說,最不好的狀態莫過于自我感覺良好,安于不那么好的現狀,就此停滯不前、自暴自棄。每個人打心底里其實都希望變成自己喜歡的人,讓現在的自己配得上當初對自己的期望。活著就要給自己活出個模樣,世界上很少有人能夠隨隨便便成功。擺脫倦怠的狀態,人生不止于茍且。你想要的詩和遠方,需要自己去努力抵達。痛苦雖然是種折磨,但是能夠為自己的目標而努力,也不失為一種樂趣。最怕生活失去了動力,那活著和死了,又有什么區別? 人生有如鐘擺,擺動在痛苦與倦怠之間--一個人終其一生,都處于痛苦與倦怠之間。有的人,差不多地湊合了一輩子;但還有一些人,不甘于平凡和平庸,努力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如何選擇,全在一念之間。能成大事者,經得起痛苦的歷練,甚至將痛苦視為一種動力。這絕對不是自虐,而是耐得住痛苦和寂寞的沉潛。誠然,選擇以怎樣的狀態面對人生,是每一個獨立的人的自由。但是,最怕一生碌碌無為,還道平凡難能可貴。縱使現狀安逸舒服,但是有時候,總是免不了心里焦慮。選擇面對現實,接受現實,不做任何改變,就此倦怠;抑或選擇改變不滿意的現狀,承受痛苦之后完成華麗蛻變,其實都在一念之間。如果一個人,一生中多以承受痛苦的心態活著,那ta一定是心智成熟,敢于迎接挑戰的弄潮兒。而如果一個人,大半輩子都習慣了倦怠,習慣了停滯不前,那生活于他而言,也只是每一天的重復與累加,波瀾不驚,如同死水。 人生說起來很短,就那么幾十年;也說起來很長,如果每一天都一如既往、千篇一律。最可怕的狀態,其實是每天都一樣,沒有任何新意,一眼能看穿自己十幾年后的樣子。與其選擇安逸和倦怠,不如放手一搏,或許經歷痛苦,但是卻異常精彩和值得。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