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少人都在感嘆:現在的熊孩子越來越多。但熊孩子之所以“熊”,與有些家長的“不靠譜”不無關系。君不見,地鐵上,小孩子腳踩座椅,大呼小叫,拉著桿子轉圈,拽著吊環一顯身手,家長竟在一旁笑臉盈盈,或一路埋頭手機,待到孩子頑皮過頭時,才大喝一聲,驚得其他乘客紛紛抬頭。君不見,飯店里,孩子四處亂竄,服務員一路心驚膽戰,生怕燙傷孩子客人,撞飛手里的杯盤碗碟,又累得旁邊的食客一身菜湯。家長竟怡然地享用好酒美食,或忘我地談笑風生,亦或是專心致志地發著朋友圈。
![]() 子不養父之過。孩子,就是一面鏡子,種種言行舉止,無不呈現出家長本身的素養、教育方法和傾注關愛的程度。有些家長本身素養不夠,在看管孩子和教導他們為人處世方面,存在“先天不足”的問題。如果再加上家境富裕,過度寵愛,“熊孩子”“小霸王”“公主王子病”的產生輕而易舉。這些孩子往往攀比風氣嚴重,不懂尊重,心理物質化嚴重,“物質第一”成為了他們的價值人生觀和價值觀。還有些年輕家長,在生育了孩子以后,依舊不愿犧牲任何私人時間,一副我行我素的樣子,刷手機、玩游戲,認為多了一個孩子,就是多了張嘴而已。他們根本沒有認識到孩子一旦降臨,就意味著奉獻與羈絆。這樣一來,家長和孩子之間缺乏夠用交流,容易導致雙方今后關系疏離。甚至有些孩子為了引起家長注意,會做出一些出格舉動。再者,一些家長希望讓孩子將來衣食無憂,整日忙著掙錢,一周甚至更久也見不了孩子一面。這種“本末倒置”的做法,最終只能給孩子帶來空虛和寂寞。家長關愛的缺失,容易造成孩子“缺愛”.最終極易引起孩子缺乏安全感和獨立性、早戀等問題。
![]() 還有一些家長,自身素養不低,但是卻一味盲目鼓勵、萬事搞民主,否定了正常的批評管教。什么事都提倡“自然放養”,美其名曰“釋放天性”.家長們可能想起自己小時候被父母責打的慘痛經歷,不愿自己的寶貝也承受這些,所以事事都以表揚為主,不忍心讓孩子難過一丁點。殊不知,正因為如此,一味地為孩子打造甜蜜、一求百應的環境,造成了多少孩子不知分寸,粗俗無禮,不懂感恩,毫無涵養,吃不了苦,受不得委屈,心理承受能力差。家長們費盡心力地為孩子們遮風擋雨,期望他們的未來能少些坎坷波折。但**和現實,終究會打破家長們的“人造溫室”.而有些孩子因為之前缺乏風雨的歷練,弱不禁風,在面對光怪陸離的現實生活時,往往不堪壓力,更容易崩潰。家長們之前擋下的磨難,今后的生活會數倍奉還。所以,熊孩子要不熊,家長得先擺脫“熊做法”.養育孩子,不單是要滿足物質需求,對于教養方面,家長們也絲毫不可懈怠。家長們既要以身作則,也要講究方式方法,科學合理地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