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是個典型的復雜適應性系統(tǒng),各種各樣的投資或投機策略,比如,炒優(yōu)、炒大、炒小、炒新、炒舊、炒差……都有可能取得成效。
有位久經沙場的股市高手朋友曾經“炒差”獲得超常業(yè)績,現(xiàn)他繼續(xù)發(fā)揮這方面的天賦技能,差不多把所有入市的巨額資金全都押注在一只虧損股上。這企業(yè)后來被借殼而完成資產重組。該股曾讓他獲得豐厚回報,他一直長期持有著,對它研究得比誰都透徹,了如指掌。他信心百倍,等待再創(chuàng)輝煌。
俗話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周圍好幾個朋友受他影響,跟著重倉買入該股,有的越跌越買,還有的借了不少錢買。大家滿心期待大獲豐收。
這股跌啊跌,大家等啊等!最近,證監(jiān)會突然對該股立案調查,股票停牌,情況好像有點不妙!
前些天,有個跟買該股的朋友與我聊天解悶。我能說些什么呢?“只要沒判死刑,總有解脫或翻身的機會的!”我安慰道,還自言自語地說:
1、從概率及風險上看,如今,隨著IPO供應日益增大和監(jiān)管日趨嚴厲,“咸魚翻身股”成倍成倍地上漲的情況好像是越來越少見了吧?而反觀很多質地優(yōu)良的股票,其中跑出來不少大牛股。雖然兩者都是小概率事件,但相比之下,后者機會明顯更多一些。既然如此,那為什么不把功夫用在后者上呢?這樣,即使抓不到超常收益,也不至于面臨重大損失的風險吧?放著機會更多而風險幾乎沒有的股票不做,卻熱衷于去賭機會較少而風險又大的股票,有點不可思議吧?
2、這不禁讓我想起1995年有著三百年歷史的英國巴林銀行倒閉案。倒閉的引信竟是一次日本阪神大地震。
那年之前,巴林銀行新加坡分行犯了一個小小的交易錯誤而造成了一點點損失。為了掩蓋這個錯誤,能力超強、聰明過人的主管里森錯上加錯,一錯再錯,造成了更多更大的漏洞與損失。最后,他決定裸賣空日經指數期權,想用期權費的盈利來填掉所有漏洞。而期權裸賣空冒有金融交易的巨大風險,里森也深知這點。于是他搞了一個期權跨式組合,只要短期內日本不發(fā)生巨變,這套期權組合就可獲得不菲的期權費。里森這個“聰明絕倫”的方案設計得可謂“萬無一失”。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那年,日本阪神突然發(fā)生大地震,日經指數一下子跌到了這個期權組合的巨虧區(qū)域,結果巴林銀行受到致命一擊,頃刻倒閉。
大前提不正確,聰明才智釀成滅頂之災。
3、我還想到了巴菲特講的一個比喻:“如果你給我一只***,彈膛里有一千甚至一萬個位置,你告訴我,里面只有一發(fā)子彈,你問我要多少錢,才能讓我把槍對準自己的太陽穴拉動扳機,我是不會去做的。可是因為頭腦不清,總有人犯這樣的錯誤。”
巴菲特告誡我們,不要去冒無謂的風險。
4、我又突然想起查理·芒格常說的一句座右銘:“我想知道我會死在哪里,我就永遠不到那里去。”
不怕一萬,只怕萬一,別去要死的地方。
歡迎光臨 中畫網 (http://www.nujv.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