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十三陵之——明泰陵 嵐兒
泰陵位于北京昌平筆架山東南麓,這里又稱“施家臺”,或“史家山”,是明朝第九位皇帝孝宗朱祐樘和皇后張氏的合葬陵寢。陵園高大的紅色墻體經歷了時光的磨礪已黯然失色,祾恩殿殘垣斷壁的臺基和高大的明樓見證了昔日威嚴和氣派的皇家陵寢…… 弘治皇帝朱祐樘(1470—1505年):成化六年(1470年)七月三日生于西宮。明憲宗成化皇帝朱見深第三子,母淑妃紀氏。成化十一年(1475年)立皇太子,二十三年(1487年)九月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弘治。弘治皇帝于弘治十八年(1505年)五月初七日駕崩于乾清宮,葬于泰陵。廟號孝宗,謚號建天明道純誠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 朱佑樘的童年是悲慘的,他并非由嬪妃所生,而是由宮女所生。一次,紀氏被明憲宗成化皇帝朱見深偶然臨幸,懷上了龍種。朱見深正寵愛著比他大十八歲的萬貴妃。萬貴妃驕橫,尤其不能容忍宮中其他女子妊娠。逼迫紀氏吃藥墜胎,但是胎兒沒打下來。太監張敏動了惻隱之心,謊稱紀氏得了脹肚病并非有孕,這才逃過一劫。按照明朝宮規,有病或有罪宮女不能留在皇宮,紀氏便被送到北海西側羊房夾道院內圈禁,明成化六年(1470年)七月三日,紀氏生下皇子朱佑樘。 成化十一年(1475年),一天,朱見深召張敏梳頭櫛發,對鏡子嘆氣說:“我老了,還沒有兒子。”張敏伏地說道:“臣死罪,萬歲已經有了兒子。”朱見深愕然,問在哪里?張敏說皇子潛養“西內”,今已5歲,一直隱匿消息不敢傳出去而已。” 朱見深大喜,立即派一名太監前往“西內”去接皇子。這名太監來到紀氏處,紀氏抱著兒子泣道:“你去吧,我恐怕是活不了了。你見到一個身穿龍袍的人,他就是你的父親。“小皇子穿著小緋袍,乘小輿,擁至階下,發披地撲進朱見深的懷里。朱見深把他抱置膝蓋上,撫視久之,悲喜泣下,“真是我的兒子也,這么像我。”朱見深好生悲喜,就把朱佑樘接進皇宮,封為太子,當即下旨讓懷恩赴內閣向諸臣宣告這件事。群臣皆喜。明日,大家恭賀,頒詔天下。 紀氏因兒得福,被封為皇妃,脫離苦海,住進永壽宮。但好日子只過了一個月,紀氏就突然暴病而死。宮里一致認為是萬貴妃所害,但皇帝卻置之不理,不予追究,成為歷史上一樁悲慘的疑案。 朱祐樘自幼經歷坎坷,九死一生,所以即位后廉潔而賢明。明孝宗弘治皇帝朱祐樘在位18年間,吏治清明,任賢使能,抑制官宦,勤于務政,倡導節約,是明代歷史上少有的經濟繁榮、人民安居樂業的和平時期,史稱“弘治中興”。朱祐樘是中國封建**皇帝中唯一一個只有一個女人的皇帝。他是中國歷史上一位罕見地對女色一生淡泊的皇帝,他不僅沒有寵妃,而且沒有冊立過一個妃嬪,只是與皇后張氏過著民間恩愛夫妻式的生活。 泰陵陵寢始建于弘治十八年(1505年)六月五日,由太監李興、新寧伯譚佑、工部左侍郎李鐩提督工程,五軍都督府及三大營官軍上萬人供役,歷時四月,玄宮落成,于該年十月十九日午刻將弘治皇帝葬入陵內。正德元年(1506年)三月二十二日,陵園的地面建筑也全部告成。用時10個月,占地約2.6萬平方米。 泰陵是明十三陵未向公眾開放的一座陵寢,銹跡斑斑的鐵柵欄大門緊鎖,高大的紅色墻體經歷了時光的磨礪已黯然失色,讓人看著更加感嘆歲月的無情,祾恩殿殘垣斷壁的石階石臺和陵園蒼松翠柏,見證了昔日威嚴和氣派的皇家陵寢。
|
我也在 發表于 2023-6-21 20:10
古裝劇一集都沒看過,實打實的就看完過一部亮劍電視劇。
瀾天 發表于 2023-6-21 21:11
有很多古裝劇
還是值得一看的
我也在 發表于 2023-6-21 21:19
古裝劇太假,偏離了歷史不說,
還要胡亂篡改歷史。大宅門應該拍的不錯。
歡迎光臨 中畫網 (http://www.nujv.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