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十三陵之——太監墓 嵐兒
明十三陵中為何會有一座太監墓?墓主人是誰,為何能葬入皇陵中?晚清開明官僚郭嵩燾曾經說過一條史論,他稱明朝是與宦官閹黨共天下,這個評價說得很精確,歷史上明朝確實是一個寵信和重用太監的王朝,明朝歷史上出現了很多像王振、劉瑾、魏忠賢這樣權勢滔天的大太監,而且明朝的大太監大多名聲不好。 不過在明朝的皇陵明十三陵中還埋葬著一位大太監,明朝的大太監名聲都不好,為何這個太監會能葬到明十三陵中呢?最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甚至連后來的順治皇帝和康熙皇帝都為這個大太監樹碑立傳來旌表,這個大太監又是誰呢?這位能陪葬帝陵還能讓清朝的順治和康熙兩代皇帝樹碑立傳的大太監正是明朝最后一位最有權勢的太監王承恩。他是河北邢臺人,幼年時因家中貧困不得已入宮當了太監,他在入宮后被分派給大太監曹化淳當學徒。 明朝的太監師徒關系是非比尋常的。曹化淳作為王安的徒弟,也算是比較少有的有賢名的太監,王承恩跟著曹化淳學自然也不會太差。但是王安的徒弟中也有敗類,那就是大名鼎鼎的九千歲魏忠賢。被王安大力提拔的魏忠賢得勢之后,成了明熹宗朱由校時期最有權勢的大太監,掌權之后的魏忠賢居然第一件事就是恩將仇報的害死了師父王安。之后又把曹化淳和徒弟王承恩被魏忠賢趕出皇宮。曹化淳在離開京城之前特意叮囑徒弟王承恩,一定要保護和照顧好信王朱由檢,曹化淳擔心魏忠賢容不下朱由檢,將來也會想方設法暗害朱由檢。 正是因為師父曹化淳的叮囑,王承恩這一生都以保護朱由檢為責任,他在京城與魏忠賢周旋。其實朱由檢的童年也很坎坷,他的父親明光宗朱常洛在當太子時期十分戰戰兢兢,因為朱常洛不被父親明神宗萬歷皇帝朱翊鈞所喜,朱翊鈞經常想廢掉朱常洛的太子之位,所以朱常洛在當太子時期非常的害怕且郁悶。朱常洛時常喝酒來麻痹自己,某次醉酒后,朱常洛強行霸占了侍女劉氏,就這樣劉氏懷上了朱由檢,并被朱常洛納為侍妾。” 在天啟七年(1627年)時,明熹宗朱由校病逝,由于朱由校沒有兒子,因此他去世后皇位只能傳給了弟弟信王朱由檢,就這樣朱由檢成了皇帝,也就是崇禎皇帝。朱由檢繼位之后,魏忠賢特意要求陪朱由檢進宮,王承恩多了個心眼,他怕魏忠賢在飲食中下毒,就讓朱由檢吃麥餅,朱由檢正是靠著麥餅才度過了入宮的第一重危機。后來魏忠賢眼看毒不死朱由檢,又改變套路,派人送給朱由檢很多美女,朱由檢在認識到了魏忠賢如此用心之后,決意鏟除魏忠賢及其黨羽。 最終朱由檢一舉除掉了魏忠賢及其黨羽,在魏忠賢倒臺之后,朱由檢就用王承恩替代了魏忠賢的位置,王承恩就成了明朝歷史上最后一位最有權勢的大太監。雖然朱由檢在除掉魏忠賢之后,一度對太監十分提防,但是唯獨很信任王承恩,當時王承恩有代替朱由檢批閱奏折的權力,這個權勢非常大,可見朱由檢對王承恩的信任。不過到了朱由檢執政中后期,大明關內有李自成和張獻忠的農民起義軍,關外有滿清犯邊,雙線作戰使得大明國力迅速衰退,在這種情況下朱由檢變得越發敏感好猜忌。 崇禎十五年(1642年)時,內閣首輔周延儒上書彈劾王承恩專權,周延儒認為王承恩隱然有成為下一個魏忠賢的趨勢。周延儒的話讓神經線越發敏感的朱由檢開始猜測如親人一般的王承恩,在朱由檢的猜忌之下,王承恩的心徹底寒了,他為了表明自己沒有魏忠賢那樣的心思,主動向朱由檢申請辭職。辭職之后,王承恩就決定遠離京城,去云南避世出家。 可是王承恩剛到云南,就發生了周延儒虛報軍功欺騙朱由檢的事情,朱由檢盛怒之下賜死了周延儒,當周延儒死后,朱由檢認為就是周延儒排擠王承恩,自己又被周延儒欺騙了,于是朱由檢親自給王承恩寫下圣旨召他回京。在接到朱由檢親自寫的圣旨后,王承恩十分感動,他感念朱由檢如此惦念自己,于是他就又回到了紫禁城中,誰承想他這一回去就和朱由檢再也沒有分開,主仆二人真正做到了生死相依。 一年多之后,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七日,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起義軍一路勢如破竹攻到了京郊附近,眼看京城馬上就會被義軍攻破,在三月十八日清晨時,朱由檢讓王承恩敲鐘召集文武百官上朝,結果一個官員也沒有來上朝的,朱由檢絕望了,他知道大明要完蛋了。朱由檢做了最壞的打算,他先是派人秘密把三個兒子分別送出皇宮,然后又讓妻子周皇后和愛妃袁貴妃自盡以免受辱,在之后他又親自持劍砍殺了年僅15歲的女兒長平公主和年僅6歲的女兒昭仁公主,最后他又與皇嫂張皇后道別,希望張皇后盡快自盡以免受辱,在張皇后自盡之后,這時候他徹底了無牽掛。 王承恩勸朱由檢再做最后一搏,于是朱由檢任命王承恩為京城提督,讓王承恩去組織軍隊試試護送他殺出一條血路。結果當時李自成的義軍已經對京城發動總攻,重回紫禁城的朱由檢讓王承恩再次敲鐘召集文武百官護駕,還是沒有召集到一個人前來護駕,朱由檢徹底絕望,他最后高呼:“諸臣誤朕也,君王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棄之,皆為奸臣所誤,以至于此! 最后朱由檢決意以死殉國,王承恩和十幾名小太監護送他來到了皇家御園景山上,朱由檢站在上面看著下面混亂的京城和即將被攻破的紫禁城,他寫下了最后一道罪己詔,要求自己死后尸身任由李自成宰割,但是請李自成勿傷無辜百姓。寫完罪己詔后,朱由檢讓王承恩服侍自己升天,并含淚告訴王承恩等太監,讓他們在自己死后就化妝逃跑吧,王承恩一邊哭一邊帶領小太監們給朱由檢行了最后一個三拜九叩大禮,隨即王承恩跪在朱由檢腳邊充當人肉凳,讓朱由檢踩著他的后背在歪脖樹上自縊而亡。 服侍完朱由檢自縊升天之后,王承恩哭著讓小太監們趕緊逃跑,最后留下一個與自己關系親近的小太監,讓他幫助自己在朱由檢旁邊的樹上上吊自縊,最終王承恩也在朱由檢旁邊自縊而亡。后來李自成在景山發現朱由檢和王承恩的尸體之后,李自成很是欽佩朱由檢的殉國精神,于是下令命人給朱由檢和周皇后收尸并合葬,由于朱由檢生前沒有營建陵寢,負責安葬他的人只能把他和周皇后葬到了他生前寵愛的田貴妃墓中。同時李子成也憐憫王承恩忠心耿耿,也命人將王承恩收葬。 于是后來清朝入關后將田貴妃墓改成了朱由檢的明思陵,旁邊又加了王承恩墓。順治聽說王承恩追隨朱由檢于九泉之下的事跡后,也十分感動,他也命人重新修葺王承恩墓,并親自給王承恩墓題寫了“貞臣為主,捐軀以從”的碑文。到了順治的兒子康熙繼位之后,三藩之亂爆發時,康熙為了籠絡漢族人心,也親自前往祭奠朱由檢的明思陵。 因為王承恩對朱由檢的忠心耿耿、生死相隨,所以在明十三陵中才會出現了一座太監墓,朱由檢殉國和王成恩殉主都是充滿了悲情的一幕,也向世人展現了大明王朝最后的驕傲。 清朝統一天下之后,順治和康熙也希望自己的后人能像朱由檢那么有骨氣,臣子能像王承恩那么忠貞,同時也為了籠絡漢族人心,所以父子二人為朱由檢和王承恩修葺葬身之所,大肆宣傳“王承恩精神”,還為他樹碑立傳,這也使得王承恩最后能以太監身份陪葬皇陵,還名留青史,當然,歸根到底還在于王承恩對朱由檢的忠貞。
|
鳳舞九天 發表于 2023-6-30 21:56
聽你十三陵里有個太監墓,就一直猜想是誰,現在終于揭開謎底了。
阿軒 發表于 2023-6-30 22:25
問好靚女週末愉快
久久. 發表于 2023-6-30 22:48
嵐兒晚上好!
久久. 發表于 2023-6-30 22:49
帖子制作的漂亮,音樂好聽 支持點贊
藍魔 發表于 2023-6-30 23:59
欣賞一下,謝謝。
我也在 發表于 2023-7-1 00:49
原來還真有太監墓群呢
早先在知乎上看到一篇文章說太監墓只是極個別的太監才會入墓地群。
我也在 發表于 2023-7-1 00:49
原來還真有太監墓群呢
早先在知乎上看到一篇文章說太監墓只是極個別的太監才會入墓地群。
嵐兒 發表于 2023-7-1 19:22
第一次走十三陵忽略了太監墓;
后回來查閱資料得知那里還有太監墓;
從太監墓再往東北走還有娘娘墳;
我也在 發表于 2023-7-1 20:21
娘娘墳聽說過,古代歷史悠久哈。
嵐兒 發表于 2023-7-1 19:18
問候:老師,下午好!
希望他們的開發的同時;也保護好文物!
老師去過太監墓嗎?
歡迎光臨 中畫網 (http://www.nujv.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