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畫網

標題: 中國茶道 [打印本頁]

作者: 聆聽    時間: 2009-4-24 20:10
標題: 中國茶道
茶道—是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也被認為是修身養性的一種方式,它通過沏茶、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是很有益的一種和美儀式。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國。中國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將茶飲作為一種修身養性之道,唐朝《封氏聞見記》中就有這樣的記載:“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這是現存文獻中對茶道的最早記載。在唐朝寺院僧眾念經坐禪,皆以茶為飲,清心養神。當時社會上茶宴已很流行,賓主在以茶代酒、文明高雅的社交活動中,品茗賞景,各抒胸襟。唐呂溫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對茶宴的優雅氣氛和品茶的美妙韻味,作了非常生動的描繪。在唐宋年間人們對飲茶的環境、禮節、操作方式等飲茶儀程都已很講究,有了一些約定俗稱的規矩和儀式,茶宴已有宮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對茶飲在修身養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當深刻的認識,宋徽宗趙佶是一個茶飲的愛好者,他認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閑和寧靜、趣味無窮:“至若茶之為物,擅甌閩之秀氣,鐘山川之靈稟,祛襟滌滯,致清導和,則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閑潔,韻高致靜......”    [ 本帖最后由 西風冷畫屏 于 2009-4-24 20:49 編輯 ]
作者: 聆聽    時間: 2009-4-24 20:11
南宋紹熙二年(公元1191年)日本僧人榮西首次將茶種從中國帶回日本,從此日本才開始遍種茶葉。在南宋末期(公元1259年)日本南浦昭明禪師來到我國浙江省余杭縣的經山寺求學取經,學習了該寺院的茶宴儀程,首次將中國的茶道引進日本,成為中國茶道在日本的最早傳播者。日本《類聚名物考》對此有明確記載:“茶道之起,在正元中筑前崇福寺開山南浦昭明由宋傳入。”日本《本朝高僧傳》也有:“南浦昭明由宋歸國,把茶臺子、茶道具一式帶到崇福寺”的記述。直到日本豐臣秀吉時代(公元1536~1598年,相當于我國明朝中后期)千利休成為日本茶道高僧后,才高高舉起了“茶道”這面旗幟,并總結出茶道四規:“和、敬、清、寂”,顯然這個基本理論是受到了中國茶道精髓的影響而形成的,其主要的儀程框架規范仍源于中國。
作者: 聆聽    時間: 2009-4-24 20:11
泡茶本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簡單得來只要兩個動作就可以了:放茶葉、倒水。但是在茶道中,那一套儀式又過于復雜或是過于講究了,一般的老百姓肯定不會把日常的這件小事搞得如此復雜。
作者: 聆聽    時間: 2009-4-24 20:11
事實上中國茶道并沒有僅僅滿足于以茶修身養性的發明和儀式的規范,而是更加大膽地去探索茶飲對人類健康的真諦,創造性地將茶與中藥等多種天然原料有機地結合,使茶飲在醫療保健中的作用得以大大地增強,并使之獲得了一個更大的發展空間,這就是中國茶道最具實際價值的方面,也是千百年來一直受到人們重視和喜愛的魅力所在。
作者: 聆聽    時間: 2009-4-24 20:12
中國茶文化集哲學、倫理、歷史、文學、藝術為一體,是東方藝術寶庫中的奇葩。已故中國當代茶學泰斗莊晚芳教授將茶德歸舉為四項:
作者: 聆聽    時間: 2009-4-24 20:12
廉——廉儉育德。茶可以益智明思,促使人們修身養性,冷靜從事。所以,茶歷來是清廉、勤政、儉約、奮進的象征
作者: 高高的樹    時間: 2009-4-24 20:14
俺不喜歡喝茶
作者: 高高的樹    時間: 2009-4-24 20:14
聆聽\\(^o^)/~
作者: 聆聽    時間: 2009-4-24 20:14
美——美真康樂。飲茶給人們帶來的味美、湯美、形美、具美、情美、境美,是物質與精神的極大享受。
作者: 聆聽    時間: 2009-4-24 20:14
和——和誠相處。同飲香茗,共話友誼,能使人類在和煦的陽光下共享親情。
作者: 聆聽    時間: 2009-4-24 20:15
敬——敬愛為人。客來敬茶的清風美俗,造就了炎黃子孫尊老愛幼、熱愛和平的民族性格。
作者: 高高的樹    時間: 2009-4-24 20:15
聆聽喜歡喝茶?????
作者: 聆聽    時間: 2009-4-24 20:15
高樹好
作者: 高高的樹    時間: 2009-4-24 20:15
還沒好的
作者: 聆聽    時間: 2009-4-24 20:15
煙茶酒
作者: 聆聽    時間: 2009-4-24 20:16
標題: 回復 14# 的帖子
好了
作者: 高高的樹    時間: 2009-4-24 20:16
原帖由 聆聽 于 2009-4-24 20:15 發表 高樹好
俺在看你的茶經
作者: 聆聽    時間: 2009-4-24 20:17
慢看
作者: 聆聽    時間: 2009-4-24 20:18
看好了再灌
作者: 勇者無懼    時間: 2009-4-24 20:19
樹晚上好!!!,學習一下,泡茶去了
作者: 聆聽    時間: 2009-4-24 20:20
標題: 回復 20# 的帖子
勇版沒打算和聽一起品
作者: 聆聽    時間: 2009-4-24 20:21
標題: 回復 12# 的帖子
茶客
作者: 勇者無懼    時間: 2009-4-24 20:21
當然要的,一起品.
作者: 大鵬    時間: 2009-4-24 20:22
欣賞聽的茶道!
作者: 聆聽    時間: 2009-4-24 20:23
那聽就先燒水咯
作者: 聆聽    時間: 2009-4-24 20:23
標題: 回復 24# 的帖子
歡迎大鳥
作者: 勇者無懼    時間: 2009-4-24 20:24
原帖由 聆聽 于 2009-4-24 20:23 發表 那聽就先燒水咯
水燒好了,泡了茶....品.
作者: 大鵬    時間: 2009-4-24 20:24

原帖由 聆聽 于 2009-4-24 20:23 發表 \"\" 歡迎大鳥

聽晚上好!


作者: 聆聽    時間: 2009-4-24 20:25
大家都好
作者: 聆聽    時間: 2009-4-24 20:25
茶葉的品質好壞,在沒有科學儀器和方法鑒定的時候,可以通過色、香、味、形四個方面的來評價。而用這四個方面來評定茶葉質量的優劣,通常采用看、聞、摸、品進行鑒別。即看外形、色澤,聞香氣,摸身骨,開湯品評。
作者: 聆聽    時間: 2009-4-24 20:25
①色澤----不同茶類有不同的色澤特點。綠茶中的炒青應呈黃綠色,烘青應呈深綠色蒸青應呈翠綠色,龍井則應在鮮綠色中略帶米黃色;如果綠茶色澤灰暗、深褐,質量必定不佳。綠茶的汽色應呈淺綠或黃綠,清澈明亮;若為暗黃或混濁不清,也定不是好茶。紅茶應烏黑油潤,湯色紅艷明亮,有些上品工夫紅茶,其茶湯可在茶杯四周形成一圈黃色的油環,俗稱“金圈”;若湯色時間暗淡,混濁不清,必是下等紅茶。烏龍茶則以色澤青褐光潤為好。
作者: 聆聽    時間: 2009-4-24 20:25
②香氣----各類茶葉本身都有香味,如綠茶具清香,上品綠茶還有蘭花香、板栗香等,紅茶具清香及甜香或花香;烏龍茶具熟桃香等。若香氣低沉,定為劣質茶;有陳氣的為陳茶;有霉氣等異味的為變質茶。就是苦丁茶,嗅起來也具有自然的香氣。花茶則更以濃香吸引茶客。
作者: 聆聽    時間: 2009-4-24 20:25
③口味----或者叫茶葉的滋味,茶葉的本身滋味由苦、澀、甜、鮮、酸等多種成分構成。其成分比例得當,滋味就鮮醇可口,同時,不同的茶類,滋味也不一樣,上等綠茶初嘗有其苦澀感,但回味濃醇,令口舌生津;粗老劣茶則淡而無味,甚至澀口、麻舌。上等紅茶滋味濃厚、強烈、鮮爽;低級紅茶則平淡無味。苦丁茶入口是很苦的,但飲后口有回甜。
作者: 高高的樹    時間: 2009-4-24 20:25
勇版\\(^o^)/~泡啥茶喝呢
作者: 聆聽    時間: 2009-4-24 20:26
④外形----從茶葉的外形可以判斷茶葉的品質,因為茶葉的好壞與茶采摘的鮮葉直接相關,也與制茶相關,這都反應在茶葉的外形上。如好的龍井茶,外形光、扁平、直,形似碗釘;好的珠茶,顆粒圓緊、均勻;好的工夫紅茶條索緊齊,紅碎茶顆粒齊整、劃一;好的毛峰茶芽毫多、芽鋒露等等。如果條索松散,顆粒松泡,葉表粗糙,身骨輕飄,就算不上是好茶了。
作者: 聆聽    時間: 2009-4-24 20:26
標題: 回復 34# 的帖子
歡迎樹加入
作者: 高高的樹    時間: 2009-4-24 20:27
原帖由 聆聽 于 2009-4-24 20:26 發表 歡迎樹加入
哈哈一起灌
作者: 勇者無懼    時間: 2009-4-24 20:29
原帖由 高高的樹 于 2009-4-24 20:25 發表 勇版\\(^o^)/~泡啥茶喝呢
蒙山茶....有道是蒙山頂上茶,揚子江中水
作者: 高高的樹    時間: 2009-4-24 20:31
俺先喝一杯[attach]36384[/attach]
作者: 高高的樹    時間: 2009-4-24 20:33
原帖由 勇者無懼 于 2009-4-24 20:29 發表 蒙山茶....有道是蒙山頂上茶,揚子江中水
這個俺沒喝過~俺喝的是緑茶
作者: 聆聽    時間: 2009-4-24 20:33

作者: 聆聽    時間: 2009-4-24 20:34
標題: 回復 40# 的帖子
那也是綠茶
作者: 聆聽    時間: 2009-4-24 20:34
聽泡的是工夫茶
作者: 高高的樹    時間: 2009-4-24 20:34
http://www.geocities.jp/gaorqjp/yinyue/funa001.mp3
作者: 聆聽    時間: 2009-4-24 20:35
有道是:寒夜客來,茶當酒
作者: 聆聽    時間: 2009-4-24 20:36
今晚就品一品勇版的蒙山茶
作者: 高高的樹    時間: 2009-4-24 20:36

曾經聽一個朋友說,-----朋友交往,最好如茶。


作者: 聆聽    時間: 2009-4-24 20:36
在不知不覺中
作者: 高高的樹    時間: 2009-4-24 20:36

茶雖淡,卻能沁心入脾。長久不忘。


作者: 勇者無懼    時間: 2009-4-24 20:36
功夫茶,好啊.....在廣東很流行.
作者: 聆聽    時間: 2009-4-24 20:37
聽變成了元老
作者: 聆聽    時間: 2009-4-24 20:38
標題: 回復 49# 的帖子
樹的那位朋友有品位
作者: 高高的樹    時間: 2009-4-24 20:38

不要緊緊的。要淡淡的。

緊緊的看似夸張,

但如天邊涌動的云,來去匆匆。

云散。只留下一片空白。

很多人不理解,為什么淡淡的相交。

倒能滋生長久的味道。


作者: 聆聽    時間: 2009-4-24 20:39
標題: 回復 50# 的帖子
聽從小就泡
作者: 高高的樹    時間: 2009-4-24 20:39
原帖由 聆聽 于 2009-4-24 20:37 發表 聽變成了元老
恭喜聆聽
作者: 高高的樹    時間: 2009-4-24 20:40

茶淡了。一定是經過了濃釅的過程。

人感覺口舌之苦。濃釅之后,一定是清淡。

清淡。便可見綠色如嫩針。

一切,都在清淡中看得清清楚楚。

看得清了,也就知道起初的濃釅,

不過是一個過程。


作者: 勇者無懼    時間: 2009-4-24 20:40
原帖由 聆聽 于 2009-4-24 20:37 發表 聽變成了元老
恭喜,恭喜.
作者: 高高的樹    時間: 2009-4-24 20:41

所以,好茶者,

沏就沏大葉子的濃茶。覺得喝起來過癮。


作者: 高高的樹    時間: 2009-4-24 20:41

品茶者,以淡為妙。

淡者,清香盡在其中。


作者: 高高的樹    時間: 2009-4-24 20:42

飲茶要選品位。 朋友也要品其味。

濃烈的,風風雨雨而過,留下一路絕塵。

象一匹飛奔的快馬,消失在天盡頭。

清淡的,風清云淡而來,留下一片想像。

象一片蔓延的青草,鮮活在地壟邊。

濃烈,也不見得是快風快雨,但缺乏想像力。

清淡,也不見得是淡而無味,但充滿了詩意。


作者: 聆聽    時間: 2009-4-24 20:43
謝謝勇版
作者: 聆聽    時間: 2009-4-24 20:43
謝謝高樹
作者: 高高的樹    時間: 2009-4-24 20:43

曾經的朋友,或許已經成了路人。

曾經的路人,或許就變成了朋友。

一個路人,走到你的一個驛站,

他要歇息。叨擾主人,歇涼飲水。

相談中,才知路人要走的路,

才知道路人的內心里總有一個向前的火把。

這個人生的路途上,

每個人心里都在演繹著自己的四季。

一個朋友,驛站歇息久了,他要上路。

不管是山路水路,那是他自己選擇的路。

因為,他已經感到了靜態的窒息。

為這夜色,沏一壺茶。

于是對時間說,來一杯淡茶吧。


作者: 聆聽    時間: 2009-4-24 20:44
樹的文章好美
作者: 勇者無懼    時間: 2009-4-24 20:46
好美的文章
作者: 高高的樹    時間: 2009-4-24 20:47
泡茶方法
作者: 聆聽    時間: 2009-4-24 20:48
飲茶,因為它的雋永深邃才更似人生。平淡嗎?絕不,不是人人皆能永遠擁有可樂般甜蜜的。是“水靜而深”的道理,平淡是真,見過大山大水之后,一切都歸于平靜,而原因歸于它的深遠悠長。一切一切的人生都淡淡如茶。
作者: 高高的樹    時間: 2009-4-24 20:48
1、潤泡與鳳凰三點頭:這是泡茶技和藝結合的典型,多用于沖泡綠茶,紅茶,白茶中的高檔茶。對較細嫩的高檔名優茶,采用杯泡法泡茶時,大多采用兩次沖泡法。第一次稱之為浸潤泡,用旋轉法,即按逆時針方向沖水,用水量大致為杯容量的五分之一;同時用手握杯,輕輕搖動,時間一般控制在15秒左右。目的在于使茶葉在杯中翻滾,在水中浸潤,使芽葉舒展。這樣,一則可使茶汁容易浸出;二則可以使品茶者在茶的香氣揮逸之前,能聞到茶的真香。第二次沖泡一般采用“鳳凰三點頭”,沖泡時由低向高連拉三次,并使杯中水量恰倒好處。采用這種手法泡茶,其意有三:一是使品茶者欣賞到茶在杯中上下浮動,猶如鳳凰展翅的美姿;二是可以使茶湯上下左右回旋,使杯中茶湯均勻一致;三是表示主人向客人“三鞠躬”,以示對客人的禮貌與尊敬。作為一個泡茶高手,“鳳凰三點頭”的結果,應使杯中水量正好控制在七分滿,留下三分作空間,叫做“七分茶,三分情”。其實,我國民間也有類似說法,叫做“酒滿敬人,茶滿欺人”;或者說:淺茶滿酒“。
作者: 聆聽    時間: 2009-4-24 20:49
“茶”,將字拆開是:草、木、人。的確,一杯好茶,不在于它是西湖碧螺春的香醇雋永,還是“雨前龍井”的暗香驚人。只在于人,品茶的人與對飲的朋友。而飲茶本身就成為了與天地靈氣相匯的愜意行為。
作者: 高高的樹    時間: 2009-4-24 20:49
2、“關公巡城”與“韓信點兵”:其做法是,在分茶湯時,為使各個小茶杯濃度均勻一致,使每杯茶湯的色澤,滋味,香氣盡量接近,做到平等待客,一視同仁,為此,先獎各個小茶杯,或“一”字,或“品”字,或“田”字排開,采用來回提壺灑茶。紫砂壺在熱氣騰騰的城池(小茶杯)上來回巡邏,稱之為“關公巡城”。又因為留在茶壺中的最后幾滴茶往往是最濃的,是茶湯的精華醇厚部分,所以要分配均勻,以免各杯茶湯濃淡不一,最后還要將茶壺中留下幾滴茶湯,分別一滴一杯,一一滴入到每個茶杯中,人稱“韓信點兵”。
作者: 高高的樹    時間: 2009-4-24 20:50
3、高沖與低斟:泡茶的兩個動作前者是指沖茶時要提高水壺的位置,使水流從高而下,注入茶壺;后者是指分(斟)茶時要放低茶壺的位置,使茶湯從低處注入茶杯。
作者: 西風冷畫屏    時間: 2009-4-24 20:50
加菲介茶貼好水~~~~~~~~~~~~~~~~~~·
作者: 高高的樹    時間: 2009-4-24 20:50
4、“茶三酒四”和“恰倒好處”:廣東潮汕地區就有“茶三酒四”之說。所謂“酒四”是指飲酒時四人湊在一起作詩,正好湊成一首絕句。茶就不一樣,續水兩至三次后,茶味漸淡,如人多,后者只能喝到淡的茶湯了,故稱“茶三”。泡茶時,主人視客人多少有目的的選擇茶壺泡茶和茶杯分茶。這樣每次沖泡好的茶不多不少這叫“恰倒好處”。
作者: 高高的樹    時間: 2009-4-24 20:51
5、“游山玩水”與“巡回倒茶法”:分茶時,通常是右手拇指和中指握住壺柄,食指抵壺蓋鈕,端起茶壺,在茶船上沿逆時針方向蕩一圈,目的在于除去壺底的附著水滴,這叫“游山玩水”。用“關公巡城”和“韓信點兵”,巡回將茶湯一一倒入各個茶杯,叫“巡回倒茶法”。

作者: 高高的樹    時間: 2009-4-24 20:51
6、上投法、中投法和下投法:所謂下投法泡茶,是指按茶和水的用量的比,用茶匙攝取適量茶葉,置于茶杯,將適量的開水,高沖入杯,泡成一杯濃淡適宜,鮮爽可口的香茗。在開水溫度高,又急需泡茶待客時,先在杯中沖上開水至七分滿,再取茶葉投放在水中,這叫上投法。中投法是指先投入茶葉,后注入少量開水,稍加搖動,使茶濕潤。再用高沖法沖水至七分滿。

作者: 高高的樹    時間: 2009-4-24 20:52
7、“老茶壺泡、嫩茶杯泡”和“內外夾攻”:對一些纖維素多的耐沖泡的烏龍茶、普洱茶用茶壺泡有利于發揮茶性,這叫“老茶壺泡”。對一些細嫩茶如龍井、碧螺春等用無蓋杯泡有利于茶性的透發,這叫“嫩茶杯泡”。為了保持茶和水的足夠溫度,除了淋壺保溫、泡茶加溫之外還要用開水淋壺追溫,這一程序叫“內外夾攻”。目的是為了使茶香透出。

作者: 聆聽    時間: 2009-4-24 20:52
標題: 回復 72# 的帖子
品好茶一定要用好水
作者: 聆聽    時間: 2009-4-24 20:52
樹也在泡工夫茶
作者: 高高的樹    時間: 2009-4-24 20:53
大家都來喝吧
作者: 聆聽    時間: 2009-4-24 20:54
歡迎西風一起品
作者: 夢兒    時間: 2009-4-24 20:55
嘿嘿 夢泡水
作者: 聆聽    時間: 2009-4-24 20:56
蒙頂茶產于四川蒙山。蒙山跨名山、雅安兩縣,山勢巍峨,峰巒挺秀,絕壑飛瀑,重云積霧,景色與峨眉山、青城山齊名。古人說這里“仰則天風高暢,萬象蕭瑟;俯則羌水環流,眾山羅繞,茶畦杉徑,異石奇花,足稱名勝”。蒙山有上清、菱角、毗羅、井泉、甘露等五頂,亦稱五峰。相傳2000多年前,僧人甘露普慧禪師吳理真,“攜靈茗之種,植于五峰之中”。蒙山五頂,中頂上清峰最高。吳理真在上清峰栽了七株茶樹。這茶樹“高不盈尺,不生不滅,迥異尋常”,“味甘而清,色黃而碧,酌杯中,香云罩覆,久凝不散”,久飲此茶,有益脾胃,能延年益壽,故有“仙茶”之譽。
作者: 高高的樹    時間: 2009-4-24 20:57
壺質與泡茶的關系
作者: 聆聽    時間: 2009-4-24 20:57
勇版的家鄉茶
作者: 聆聽    時間: 2009-4-24 20:57
標題: 回復 81# 的帖子
歡迎夢加入
作者: 高高的樹    時間: 2009-4-24 20:57
壺質影響泡茶的效果,這里所指的壺質主要是指密度而言,密度高的壺,泡起茶來,香味比較清揚,密度低的壺,泡起茶來,香味比較低沉。如果所泡的茶,希望讓它表現得比較清揚,或者說,這種茶的風格是屬于比較清揚的,如綠茶、清茶、香片、白毫鳥龍、紅茶,那就用密度較高的壺來泡,如瓷壺。如果所泡的茶,希望讓它表現得比較低沉,或者說,這種茶的風格是屬于比較低沉的,如鐵觀音、水仙、佛手、普洱(后發酵茶類),那就用密度較低的壺來泡,如陶壺。這與我們烹飪所使用的鍋具原理相當,炒青菜,我們希望炒出來的青菜又脆又綠,所以我們用鐵鍋猛火快炒。如果煮魚頭,我們喜歡用砂鍋或燉鍋,文火慢煮。如果我們用鐵鍋煮魚頭,當然還是可以吃,但是魚湯一定沒那么稠、那么滑;如果用砂鍋炒青菜呢?那一定很糟糕。
作者: 高高的樹    時間: 2009-4-24 20:58
  密度與陶瓷茶具的燒結程度有關,我們經常以敲出的聲音與吸水性來表達,敲出的聲音清脆,吸水性低,就表示燒結程度高,否則燒結程度就低。這與壺具的保溫程度又息息相關,我們習慣性希望茶壺保溫效果要好,事實上是不一定的,因為如果保溫效果是絕對需要,那一把壺就要做得厚厚的,質地燒得松松的,結果很難賣得出去,再說,泡茶是在適當的濃度就要把茶湯倒出來,那會在壺內保溫?講究的泡茶法甚至于還使用定時器,浸泡的時間控制在「以秒計」呢。

作者: 聆聽    時間: 2009-4-24 20:58
有時間一定去品一品
作者: 勇者無懼    時間: 2009-4-24 20:58
原帖由 聆聽 于 2009-4-24 20:57 發表 勇版的家鄉茶
是的,是的,是好茶.
作者: 勇者無懼    時間: 2009-4-24 20:59
夢來了,晚上好!!!
作者: 高高的樹    時間: 2009-4-24 20:59
  金屬器里的銀壺是蠻好的泡茶用具,密度、傳熱比瓷壺還好。「清茶」最重清揚的特性,而且香氣的表現決定品質的優劣,用銀壺沖泡最能表現這方面的風格。陶瓷器最近流行三分法,將高溫燒結,但又不白,又不透光的一類稱為「火石」,這類壺具所表現的泡茶效果就介乎在「瓷」與「陶」之間。

作者: 聆聽    時間: 2009-4-24 20:59
壺還是紫沙好
作者: 高高的樹    時間: 2009-4-24 20:59
上不上釉與泡茶的關系
  上釉就像在陶瓷器的土上穿了一件衣服,上釉的讓人欣賞釉色之美,不上釉的讓人欣賞泥土本身的美。宜興紫砂陶藝是后者的代表,而且將泥土的美,泥土的情表現得最為深刻。

  談到茶與壺質的關系,壺內不上釉的,這層關系表現得更加明顯,但「得」、「失」間就要從兩方面來說:一是我們使用同一把壺在同一類茶上,用久了,「茶」、「壺」間會有相輔相成的效用,使用過的茶壺比新壺泡出來的茶湯,味道要飽和些。但壺的吸水性不能太大,否則吸了滿肚子的茶湯,用后陳放,容易有霉味。從另一方面來說,如果使用內側不上釉的茶壺沖泡不同風味的茶,則會有相互干擾的缺點,尤其是使用久了的老壺或是吸水性大的壺。有次茶道教室的泡茶考試課上,一位同學使用了一把久泡重火鳥龍茶的未上釉陶壺沖泡當天的考試茶─白毫鳥龍,第一泡幾乎喝不出是什么茶來。如果只能有一把壺,而要沖泡各種茶類,最好使用內側上釉的壺,每次使用后徹底洗干凈,可以避免留下味道干擾下一種茶。所以評茶師用以鑒定各種茶葉的標準杯,都采用內外上釉的瓷器。

作者: 聆聽    時間: 2009-4-24 21:00
水要用活水
作者: 高高的樹    時間: 2009-4-24 21:00
色調與泡茶的關系
  如果將茶器的質地分為瓷、火石?、陶三大類,瓷質茶器的感覺是細致、高頻的,與不發酵的綠茶、重發酵的白毫鳥龍、全發酵紅茶的感覺頗為一致。火石質茶器的感覺較為堅實陽剛,與不發酵的黃茶、微發酵的白茶、半發酵的涷頂、鐵觀音、水仙的感覺頗為一致。陶質茶器的感覺較為粗獷低沉,與焙重火的半發酵茶、陳年普洱茶的感覺頗為一致。

  再就茶器的顏色而言:茶器的顏色包括材料本身的顏色與裝飾其上的釉色或顏料。白瓷土顯得亮潔精致,用以搭配綠茶、白毫鳥龍與紅茶頗為適合,為保持其潔白,常上層透明釉。黃泥制成的茶器顯得甘怡,可配以黃茶或白茶。朱泥或灰褐系列的火石器土制成的茶器顯得高香、厚實,可配以鐵觀音、涷頂等輕、中培火的茶類。紫砂或較深沉陶土制成的茶器顯得樸實、自然,配以稍重焙火的鐵觀音、水仙相當搭調。若在茶器外表施以釉藥,釉色的變化又左右了茶器的感覺,如淡綠色系列的青瓷,用以沖泡綠茶、清茶,感覺上頗為協調。有種乳白色的釉彩如「凝脂」,很適合沖泡白茶與黃茶。青花、彩繪的茶器可以表現白毫鳥龍、紅茶或熏茶、調味的茶類。鐵紅、紫金、鈞窯之類的釉色則用以搭配涷頂、鐵觀音、水仙之屬的茶葉。茶葉末、天目、與咸菜色系的釉色,就用來表現黑茶。

作者: 勇者無懼    時間: 2009-4-24 21:01
是的,紫砂泡好茶.
作者: 聆聽    時間: 2009-4-24 21:01
現在這中天氣在門口或陽臺品最好
作者: 高高的樹    時間: 2009-4-24 21:01
壺形與泡茶的關系
  就視覺效果而言,茶具的外形有如上節所談的色調,應與茶葉相搭配,如用一把紫砂松干壺泡龍井,就沒有青瓷番瓜來得協調,然而紫砂松干泡起鐵觀音就顯得非常夠味。

  但就泡茶的功能而言,壺形僅顯現在散熱、方便與觀賞三方面。壺口寬敞的、蓋碗形制的,散熱效果較佳,所以用以沖泡需要七、八十度(攝氏)水溫的茶葉最為適宜。因此蓋碗經常用以沖泡綠茶、香片與白毫鳥龍。壺口寬大的壺與蓋碗在置茶、去渣方面也顯得異常方便,很多人習慣將蓋碗作為沖泡器使用就是這個道理。蓋碗、或是壺口大到幾乎像蓋碗形制的壺,沖泡茶葉后,打開蓋子很容易可以觀賞到茶葉舒展的情形與茶湯的色澤、濃度,對茶葉的欣賞、茶湯的控制頗有助益。尤其是龍井、碧螺春、白毫銀針、白毫鳥龍等注重外形的茶葉,這種形制的沖泡器,若再配以適當的色調,是很好的表現方法。

作者: 聆聽    時間: 2009-4-24 21:02
觀星賞月
作者: 高高的樹    時間: 2009-4-24 21:02
茶有九德:清、香、甘、和、空、儉、時、仁、真




歡迎光臨 中畫網 (http://www.nujv.cn/) Powered by Discuz! X3.4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 国产成+人欧美+综合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综合天堂另类专|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人手人婷 | 婷婷综合久久狠狠色99h| 人人妻人人狠人人爽天天综合网| 狠狠的干综合网| 老色鬼久久亚洲AV综合| 狠狠做深爱婷婷综合一区| 狠狠色色综合网站| 国产精品激情综合久久| 国产综合在线观看| 欧美在线观看综合国产| 久久久久亚洲av综合波多野结衣| 亚洲一区综合在线播放| 亚洲伊人久久综合中文成人网| 久久久久久青草大香综合精品|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久久来来去| 久久本道综合久久伊人|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综合| 天天影视色香欲综合久久| 综合久久精品色| 日韩欧美国产综合|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香蕉| 亚洲亚洲人成综合网络| 欧美综合图区亚欧综合图区| 国产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99久久国产亚洲综合精品|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成人D啪|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热线|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香蕉| heyzo专区无码综合| 狠狠色婷婷久久综合频道日韩| 国产综合精品蜜芽| 久久综合伊人77777|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 色欲香天天综合网无码| 国产色综合天天综合网| 久久综合亚洲色HEZYO国产|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色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