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小小墓(深南) 油壁香車待鏡湖,垂楊風(fēng)動水山圖。幾巡歌徹黃金縷,一瞬凋殘碧玉軀。
縱使而今能夢汝,堪憐當(dāng)日未逢吾。西泠橋畔芳魂杳,空有霜亭對月孤。
蘇州楊柳任君夸,更有錢塘勝館娃。若解多情尋小小,綠楊深處是蘇家。這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作的一首《楊柳枝詞》。詩中第三、四句
提到了蘇小小其人。蘇小小何許人也?
相傳蘇小小是六朝南齊(479-501)時人,是錢唐有名的一個歌妓。關(guān)于她的故事傳說,最早見于六朝南陳徐陵(孝穆)編集的詩集《玉臺新詠》中的一首古
詩《錢唐蘇小歌》:
妾乘油壁車,郎騎青驄馬。
何處結(jié)同心?西陵松柏下。
傳說,蘇小小是個美麗而又聰明的女子,自幼父母雙亡,寄住
在西陵(西岸)橋畔的姨母家,因生活所迫,淪為歌妓。她多才多藝,能歌善舞,擅長演奏各種樂器。她雖身為歌妓,卻很知自愛,不隨波逐流。蘇小小平時十分喜
愛西湖山水,自制了一輛油壁車,獨(dú)坐車中,叫人推著,遍游湖畔山間。一日,游賈西湖,沿湖堤而行,不期遇到一位少年阮郁,正騎著一匹青駱馬迎面而來。兩人
邂逅相遇,一見鐘情。為了表達(dá)愛慕之心,蘇小小口吟一詩:“妾乘油壁車,郎騎青驄馬。何處結(jié)同心?西陵松柏下。”阮郁聞知,后來登門求見蘇小小,互訴愛慕
之情。不久,這對年輕人終于如愿以償,結(jié)成良緣。
自此,兩人比翼雙飛,‘每日不是在畫舫中飛斛,游覽那湖心與柳岸的風(fēng)光,就是自乘著油壁香車,阮郁騎著青驄駿馬,同去觀望南北兩峰之勝概。”(《西湖
佳話·西岸韻跡》)不料好事多磨,僅僅過了三個月的婚后幸福生活,阮郁在京做官之父派人來催歸。阮郁不違父
命,忍心與小小揮淚相別,匆匆而去。自此之后,杏如黃鶴,毫無音訊。蘇小小情意難忘,時時思念。
這年秋天,為了排遣心中煩悶,蘇小小乘油壁車到滿覺隴賞桂,見滿山紅葉,甚覺可愛。在煙霞嶺下一座破廟前,看到一位書生正在攻讀詩文。交談這下,方知
這位書生名叫鮑仁,正欲上京趕考, 但缺少盤纏,不能前往。蘇小小十分同情書生的貧困遭遇,慷慨解 囊,贈銀百兩,資助鮑仁上京赴試。
又過一年,夏秋之交,蘇小小賞荷歸來,夜間貪涼,坐在露臺久了,犯了風(fēng)寒,染成一病,加以經(jīng)常思念阮郁,病情日見沉重,臥床
不起。臨終前,她向身邊侍候的人囑咐道:“我生于西冷,死于西冷,
埋骨于西冷,庶不負(fù)我蘇小小山水之痛。”說畢,奄然而逝。正在此時,得到蘇小小資助去京應(yīng)試登第、已任滑州刺史的鮑仁,專程來錢唐西岸向蘇小小道謝,獲悉
小小的死訊,撫棺痛哭不已。鮑仁后來遵照蘇小小“埋骨西冷”的遺愿,就出資在西岸橋畔擇地造墓,墓前立一石碑,上題“錢唐蘇小小之墓”。后人又在墓上建
亭,亭名“慕才亭”。這就是千百年來流傳的西岸蘇小小故事。
歷史上寫蘇小小墓這個題材的詩詞數(shù)不勝數(shù),文人墨客對於蘇小小的事跡典故也是爛熟於心。我觀前人寫蘇小小的作品,大多走陰柔悲戚的路子,佳作不少。深南
先生此律在前人詩詞基礎(chǔ)上
,把蒼涼雄渾之勢融入悲戚中,並在句式運(yùn)用中代入連環(huán)吟唱,創(chuàng)作方法上巧妙運(yùn)用時空轉(zhuǎn)換的蒙太奇手法,使讀者獲得不一樣的審美體驗(yàn)。
詩作首、頜聯(lián)採用時空轉(zhuǎn)換,還原歷史鏡頭。首聯(lián),油壁香車待鏡湖,垂楊風(fēng)動水山圖。可以想見,一代佳人風(fēng)韻猶在哦。這里,鏡湖,是一個動態(tài)的概念,是一個活動的湖面,鏡子一樣,波光瀲灧,垂楊搖擺,嫵媚多姿,幾筆勾勒還原一副水上佳境。頜聯(lián),幾巡歌徹黃金縷,一瞬凋殘碧玉軀。交代歷史。此二聯(lián)是說過去。也不是一味簡單還原,詩中有強(qiáng)烈的情愫,為後面的文字埋下伏筆。
頸聯(lián)、尾聯(lián),縱使而今能夢汝,堪憐當(dāng)日未逢吾。西泠橋畔芳魂杳,空有霜亭對月孤。 先說 頸聯(lián),採用設(shè)問句式,連環(huán)吟唱,此起彼伏,互為因果,互相補(bǔ)強(qiáng),悲鏘中不乏蕩氣回腸、迂回曲折之律動,可謂鐘鼓齊鳴、萬相比動,從而使這一類題材的陰柔鬼泣中添加蒼涼雄渾之勢。尾聯(lián),西泠橋畔芳魂杳,空有霜亭對月孤。作者在蘇小小墓前感慨萬千,奈何芳魂亦渺,空亭月孤。這一聯(lián)的妙在作者不表述自己的情感,而是跳出來,用四周景致為自己說話,好比寒山寺的鐘聲,一經(jīng)敲響,回音無盡,餘味無窮,餘韻繞梁。
整首詩情感真摯、技法多變、不拘一格,讀者讀完有強(qiáng)烈的審美衝擊,不失為佳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