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八卦掌付 于 2016-1-11 20:30 編輯
一列哀鴻歸翅早,凄風滿眼含霜草。 持旌北海體被戕,牧牴荒原心不槁。 最恨單于絆與羈,難通漢室信及道。 明朝遇赦可回鄉,定把匈奴妖氣掃。
這首由蘇武牧羊的傳說改寫的七律,基本上把蘇武的故事講清楚了。然而,七律,不是用來講故事的。蘇武牧羊,最低得要傳遞一種矢志不渝、精忠報國的精氣神出來,如果照此基礎上能夠挖掘更多詩意,也是一種創新,遺憾的是,整首平鋪直敘,一帶而過,最后詩人出來替蘇武主觀表達一下豪情壯志,明朝遇赦可回鄉,定把匈奴妖氣掃。而且,因沒有看到用的平水韻還是中華新韻,這里,姑且按照平水韻分析如下—— 1,整首詩局限于蘇武牧羊的故事,沒有深入挖掘,成詩似乎木有什么寫的,強打精神寫下去,因為沒有深入進去,在詩語上,加入大量現代口語化詞組,間或依散文句法成詩,大大降低律詩韻味,比如:中二聯每句的后三字,尾聯兩句都是這樣的。含霜草,以為是生造詞語,體被戕,心不槁,絆與羈,信及道,這樣的構造,使得中二聯句式沒有跌宕起伏的變化,顯得猶豫、無力。 2,最恨單于絆與羈,難通漢室信及道。這里的及,明顯的平仄不對。持旌北海體被戕,牧牴荒原心不槁。牴,與羊差別很大,只聽說蘇武牧羊。 3,詠史之事,最忌蜻蜓點水,說一些眾所周知的大道理,古詩中這樣的范例很多,不一一細說了。 (作者:八卦掌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