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別-同題幾個 [詞] 文/秦磚
清平樂 問春何處?故里聽花語。又是匆匆歸鄉住,愧對蒼蒼父母。 最是怕這春歸,掐指悵候別離。十里長亭揮淚,妻兒扣手牽衣。
采桑子 寒塘老柳芽新吐。送了冬歸,迎了春回。隴里山頭草色凄。 匆匆總是家鄉路。別語依依,別淚侵衣。水滿村前九曲溪。 長相思 左牽兒,右挽妻。十里長亭又別離。聲聲雅雀啼。 撫青絲,撣重衣。切恨千山障眼癡。一丘春雨稀。 這是秦磚詩友春節回老家與家人團聚,過完年離家時所作幾個。時值草長鶯飛,百花待放,離妻別子,情何以堪啊!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夫妻情,父子情,天倫之樂也!關于情感,任何評判都是蒼白無力的,這里僅僅從詞格賞花賞月,采擷一二,以求共同提高! 清平樂 問春何處?故里聽花語。又是匆匆歸鄉住,愧對蒼蒼父母。 最是怕這春歸,掐指悵候別離。十里長亭揮淚,妻兒扣手牽衣。 起句問春,是怕離別時長,團聚時短也。因而在故里傾聽花語,內心忐忑,掐指悵候別離,其奈我何?馬上就要十里長亭揮淚,只見妻兒扣手牽衣。此作,純白描手法,直抒胸臆,簡潔明了。然,家,何其厚重,離家,何其幽咽,情到深處人孤獨,愧對蒼蒼也。整首意象只看見聽花語掐指悵候、揮淚別妻兒,試想,此等春光眼前,何至于此?因此,此作抒情雖濃,手法略顯單一。另外,蒼蒼,直接接父母,感覺有些突兀。 采桑子
寒塘老柳芽新吐。送了冬歸,迎了春回。隴里山頭草色凄。 匆匆總是家鄉路。別語依依,別淚侵衣。水滿村前九曲溪。 上片春景也,此彌補前一首寫景之不足。下片,匆匆總是家鄉路,呼應送了冬歸,迎了春回。然作者在家鄉路上別語依依,別淚侵衣。奈何水滿村前九曲溪乎?覺別語依依別淚侵衣句,略感語澀,因為上片有送了冬歸迎了春回句,此句有前后因果關系,而別語依依別淚侵衣句,是羅列疊加句式,沒有前面之因果關系味道,吟唱起來少些余味。另一個,前面寫景之寒塘柳、山頭草等景與結語之水滿村前九曲溪句,也只是羅列疊加,若也能夠將前面景物與結語之境形成因果聯系,對于情感之升華大有幫助,相得益彰也! 長相思 左牽兒,右挽妻。十里長亭又別離。聲聲雅雀啼。 撫青絲,撣重衣。切恨千山障眼癡。一丘春雨稀。 這一首只說詞格——左牽兒,右挽妻。右挽妻。(此處要求疊),十里長亭又別離。十,平仄有誤。同樣,撫青絲,撣重衣。撣重衣。(此處要求疊)。 結論:詞景語的選用,不能僅僅羅列疊加,或觸情生情,前后因果,或推波助瀾,升華主題。然率于人情之所必不免者以敷言,又必有妙 才巧思以將之,然后足以盡屬辭之蘊。故夫詞成而讀之,使人恍若身遇其事,怵然興 感者,神品也。意思流通無所乖逆者,妙品也。能品不與焉。宛麗成章,非辭也。是 故山林之詞清以激,感遇之詞凄以哀,閨閣之詞悅以解,登覽之詞悲以壯,諷諭之詞 宛以切。之數者,人之情也。屬詞者,皆當有以體之。個中三昧,諸君細細品味之! (本文作者:八卦掌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