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老兵日志 于 2016-12-13 23:49 編輯
春風又起,搖曳著我腦海中的那一片片竹林。南國的山區(qū),漫山遍野,到處都是竹的倩影。家鄉(xiāng)的屋前屋后,都種滿了竹子。竹林一片一片兒蔓延開來,成為我們游玩的理想樂園。
春天一到,整片林子里嫩竹萌芽,萬竿涂綠,生機勃勃,春意盎然。漫步竹林中,清風拂過,竹林里發(fā)出沙沙的響聲,十分悅耳,在聞到嫩竹的清香,那份怡然,那份愜意,好像全世界就只有在這片竹林里才能找得到。
春天的嫩竹,有一種說不出的美。輕輕的桿,一根根,清清的葉,一叢叢。枝枝向上生長,堅挺,勁健,給人們一種向上的力量和昭示。而那密不可分的葉子,,在春天溫暖燦爛的陽光下,翠綠欲滴,耀眼,給人以青春的朝氣和無遐的想像。
夏,竹子更顯秀麗挺拔,那濃密的枝和葉,為我們營造了一片片綠蔭,竹林里十分清爽干凈,沒有許多的雜草,只有薄薄的一層竹葉,那可是小伙伴們嬉戲的地方,也是鄉(xiāng)親們消暑的好去處,更令人愉悅的是,整一個夏天,直到秋天來臨,竹林里土地下面,每個三五天,總會有一段一段的竹筍兒冒出來,剝去外殼,就會有米白色的筍肉兒呈現(xiàn)在眼前,再經我們一和弄,餐桌上便多了幾道菜肴,那些菜肴有說不出的清脆可口,或者用淘米水把竹筍泡上半個月,變酸了,也別有一番風味。
竹林一年四季青翠,竹子永保本色,即使是在萬木凋零的秋冬季節(jié),那一片片竹林,依然蒼勁挺拔,直指蒼穹。
竹有三德。勁本堅節(jié),不受風霜,是謂剛也;綠葉萋萋,翠蔭浮浮,是謂柔也;虛心而直,無所隱蔽,是謂忠也。竹曾給人無限的啟發(fā),倍受文人墨客的青睞。中國古代文人墨客把竹當作人品的一種象征。文人好畫竹,如文與可、鄭板橋,文人也好詠竹,如王維就有:“隔牖風驚竹,開心雪滿山。”蘇軾有:“可使食無肉,不可使無無竹。無肉令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依”竹,寧折不曲,中通外直,是中華民族的品質象征,也是中國隱逸文化的一部分,它的本、性直、心空、節(jié)貞跟可以比擬君子的道德修養(yǎng)。
童年的歲月里,屋前屋后的那一片片竹林陪伴我走過了春夏秋冬,給我歡樂,給我力量,給我啟發(fā)。遠在異地求學,那一片片竹林濃縮成一個遙遠的回憶,每當風起,我便想起那一片片竹林,想起那搖曳的竹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