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簽到天數: 6 天
[LV.2]偶爾看看I
中國傳統的春節中,磕頭是必不可少的禮儀。那么磕頭,這一習俗是怎么產生的呢?在兩三千年以前,中國人就以磕頭跪拜來表示禮貌尊敬了。現在,雖然用得少了,但在祭祀、拜神,或是婚禮等大型活動的時候,仍經常看到磕頭的禮節。磕頭是怎么來的呢?在東漢之前,是沒有椅凳的,人們都是席地而坐的,下至平民百姓,上至豪門貴族甚至萬人之上的帝王,一律坐在地上。區別只在于,有沒有坐墊、何類坐墊而已。當時,人們坐于地時,為了方便站立起來和臀部下腹不受潮濕和寒氣,人們習慣兩膝著地,屁股坐在自己的兩腿和腳跟上,相當于現在日本人的坐姿。這樣坐時,當有客人或長輩到來,或談話中要表示感謝時,很自然地就會從跪坐變成引身而起,即上半身直立起來,變成只有小腿著地的跪姿,接著俯身曲背雙手撐地表示恭敬,跪拜禮由此形成。再后,發展成多次俯身,即磕頭禮了。漢代后,有了凳子、椅子,出現了雙手抱拳的作揖禮,以及再后的點頭鞠躬禮。但在表示最大恭敬時,人們仍沿用下跪磕頭的習俗,直到現在。
磕頭禮分為三種:一:單純磕頭(單叩首)
兒童對長輩的常禮。一般情況是兒童隨家長見到長輩,家長說:“過來見過XX(長輩),給XX磕頭。”孩子要先說句:“給XX磕頭啦。”而后雙膝先后彎曲跪下、手扶地、頭觸地,完成磕頭的動作,然后起立側身站著。長輩在接受孩子磕頭后,必須做兩件事,一是應當及時說:“好,起來吧。”一是要給孩子來點“賞賜”,例如小玩意兒,糖果等,或給個零錢,“頭”是不能白受的!舊時代許多人在孩子說磕頭還沒跪下時,及時說:“不用啦。”而阻止孩子磕頭,以免拿不出禮物的尷尬。
二:一拜一叩
成年人拜見長輩的常禮。一般是拜訪、或長輩來訪時,應當主動向前說:“我(自己名字或輩分、身份)給XX磕頭了。”并可以說句祝福的話,而后,正面對長輩拱手長揖,再屈膝下跪磕頭。長輩若接受了這一“頭”,也必須有所表示,大多要給錢的,并說句“給你喝壺茶(或喝壺酒)吧”,或者“買雙鞋穿吧”之類的話。否則(如表示謙虛或不想破費),就要在晚輩作揖后,及時說“不必磕啦”、 “免磕了吧”等話語,最好同時伸手扶住對方身體以阻止繼續磕頭,因為只要“頭”磕下去就要掏錢的。
三:一拜三叩
這是隆重的禮節,大多是以下場合,初次見面的長輩,見祖宗級的長輩,拜見德望高或身份地位高者,拜師,拜年,拜壽,拜謝等場合。其儀式是先做拱手長揖,再屈膝下跪,磕完第一個頭后,保持跪姿、直起上身,而后磕下第二個頭,同樣再磕下第三個頭,最后起立。不要像“搗蒜”似的,不直起上身就把頭接連觸地三次,那是失禮的(幼童可以)。
使用道具 舉報
本版積分規則 發表回復 回帖后跳轉到最后一頁
查看 »
網站地圖|小黑屋|Archiver|中畫網 ( 蜀ICP備11021737號-2 )|網站地圖
GMT+8, 2025-7-6 01:25 , Processed in 0.037657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d On.
上網要文明 發言要理性
Powered by Discuz! © 2008-2021 YinHuaBB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