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何年何月起,我家的廚房就少了味精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雞精,爸媽還會煞有介事地說,味精是化學合成的不健康,吃了掉頭發、容易癡呆,咱改吃雞精,雞肉做的,安全。不只是家里,哪家飯館要是打著做菜“免味精”的旗號,食客就覺得特綠色,特健康。很多人對味精有成見,卻對雞精情有獨鐘,但在追求鮮美路上,有些真相你要知道。 味精,很安全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鈉,而谷氨酸就是一種氨基酸,是組成蛋白質的基本成分,很多天然食物中都有,并不是什么有毒物質。不要一聽到谷氨酸鈉這個名字,就臆想連篇。很“化學”的名稱 出現不過百年 工廠合成生產=不夠綠色,也不夠天然=有害健康!這個想法沒有道理。毒性試驗表明,味精對人是無毒無害的,世界衛生組織(WHO)也把味精歸入最安全的類別。況且味精是用微生物發酵糧食、淀粉等原料生產出來的(例如玉米、大米、小麥)。這樣的工藝和釀酒、制醋類似。你們不害怕醋和酒,怎么就唯獨覺得味精有害呢?
雞精,雞肉味的味精 不要被包裝上肥美的母雞迷惑,不要被“上等雞肉濃縮精華”的廣告語忽悠,那信啥?配料表啊。明明白白寫著,雞精的主要成分是……味精。雞精就是雞肉味的味精,硬要分個高下的話,雞精高端那么一點點吧,它的優勢在于風味,有點雞肉味。畢竟小時候吃干脆面,我也覺得雞肉味比原味好吃那么好一點點。既然雞精就是雞肉味的味精,那么味精無害,雞精也就無害,他倆本質上沒什么好壞之分。二者其實營養價值都不高,畢竟都是調料。
無害也不能多吃 當然了,我說的無害是你正常吃一點味精,一天別超過2g,扔一大勺誰也幫不了你,畢竟水喝多了還中毒呢。這其中的道理就是味精和雞精的主要成分都是谷氨酸鈉,鈉讓我們吃到的食物有“咸味”。但鈉吃多了對身體不好,道理大家都明白。 味精的好處,讓你少放鹽 味精可以讓你在同樣的咸味下,吃下去更少的鈉。這是為什么呢? 因為味精和雞精中的核苷酸和谷氨酸離子,這兩者有“增強咸味”的作用。也就是說在含納量相同的情況下,放了味精的菜,比只放了鹽的菜,吃起來更咸。所以,比起全部用鹽,可以用少量的味精或雞精代替一部分鹽,就能吃到足夠咸(而且更鮮、更好吃)的菜,而且還能攝入更少的鈉, 但這一切都前提都是適量,再次劃重點。 味精加熱不致癌 ,只是不鮮了 谷氨酸鈉加熱到120℃以上時,可能產生焦谷氨酸鈉。這就是傳說中味精致癌的罪魁禍首。但事實是,焦谷氨酸納不致癌(在查閱所有的文獻中都沒有得到實驗論證,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在分出的四級致癌物中,也沒有把焦谷氨酸納包括在內。),致癌簡直無從談起。高溫唯一損失的就是鮮味。這也就是為什么讓你起鍋前再放味精。這些調味品能讓食物變得更鮮美,在日常烹飪中根據自己的口味適量加一點,完全沒問題。不過那些堅決不用味精的餐館,如果能把廚藝提高一個臺階,也未嘗不是好事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