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成都,武侯祠是一定要來的。不是為了流連于風花雪月的浪漫,也不是為了尋覓中詩情畫意的桃源。雖然這里的園林布置得依然浪漫精致、詩情畫意,雖然這里也確實有一個“桃園”。但那是為了紀念“劉關張桃園三結義”這一歷史事件而再造的,并不浪漫也無關風月。來到武侯祠,僅僅是為了緬懷一下諸葛先賢(據說不少學子來此祈求開化,也有某“狀元”來此還愿的傳聞),順便對劉關張這三位異姓兄弟的真摯情感表示一下崇敬。 古人說:諸葛一生惟謹慎。其實,諸葛一生也勤奮。川人敬仰他,愛戴他,不光因為他的軍事才能,更因他興革除弊,養學護民,造福了兩川之地。甚至于有說都江堰之所以千百年來一直造福于四川平原,也有諸葛亮的一份功績。至今在都江堰離園公園中得以造像紀念的群賢中,也仍有諸葛銅像一尊。諸葛亮在四川到底做了哪些功在千秋的事?在三國演義里還真沒找到,但絕不僅是小說中所說的,一待秋后麥熟,即上表興兵,再出祁山的軍事家。這一點上,從川人千百年來一直沿襲的,用額寄白巾為武侯戴孝的風俗可見一斑。倘若只是個擁兵自重的大豪,必不會讓人如此愛戴。 武侯祠給我的感覺,是莊嚴肅穆的,是往來香火茂盛,彰表武侯一生功績的地方。但其中也不乏精巧雅致的所在。這里不光有一個桃園,這里還有劉備、關羽和張飛這三位的雕像。不得不說,這雕像構思的相當巧妙。三座雕像,是用一白一紅一黑三塊巨石,順著山石原本的形狀脈絡,精心雕琢而成。劉備的文雅、關羽的凝重和張飛的粗獷,被三塊石頭各自的材質表現的淋漓盡致。雕琢在這里反而是輔助,如同去除璞玉外面包裹雜石一般。可惜的是三位英雄相隔稍遠,身邊又總是不乏其人,故未能拍下照片與大家分享。
實際上現在的武侯祠,其實是涵蓋了武侯祠和劉備陵兩個部分的。但是大家好像對劉備陵一直都不怎么感興趣,大概知道武侯祠里面有劉備陵的人也不多吧?看起來不管誰位高權重,能活在人民心中的才是英雄。人民的力量是巨大的,身為皇帝的劉備日夕與身為屬下的諸葛同祠相對,卻一直被屬下的光環掩蓋,不知是何心情?不知道會不會依舊誠惶誠恐的對諸葛亮抱拳拱手,言道:“愿先生有以教我。”我絕沒有挑事兒的意思,而且劉爺爺至今都沒表示過不滿,再怎么說劉爺爺也還是受了很旺的香火的:在紀念劉關張三兄弟的三義廟前,前來上香的人絡繹不絕。這也難怪,在當今信仰缺失的年代,誰不想祈求自己有幾個忠誠守信的兄弟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