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太需要你了,太愛你了。”男的這么掏心掏肺地表白。
“如果我滿足了你全部的需要,你對我的愛還會那么強烈嗎?所以,我只會給你更多需要,而不會給你滿足。”女的一針見血點了對方的死穴。
以上對白,男女雙方都說了心里話,但是,他們顯然存在著某種誤會。
在男人看來,“被需要”是一種至高的褒揚,一個男人如果時時感到受人需要,會產生一種崇高的豪邁感,所以男人喜歡與風塵女子交往,因為他們會自作多情地以為他們在“拯救”她們,他們是“被需要”的英雄。女性則喜歡一種更虛幻的東西,所謂“被愛”,顯然,它不如“被需要”來得實在,所以當阿Q對吳媽說“我想和你睡覺”時,會遭到同樣沒有文化的吳媽的果斷拒絕!阿Q真實得真誠,在他看來,“睡覺”是多么實在的“需要”,而吳媽之所以不回應一個曖昧的“討厭”給他,就在于他感受不到美麗的“被愛”。
女人天生喜歡被愛,所以連她們的衣服拉鏈一般也縫在背后——這不是明擺的要男人為其服務嗎?被關懷,呵護,甚至縱容她做些小奸小惡,這都有是種種被愛的生理心理需求與反應。
說句公道話,男人需要的不多,而是女人想要的太多:吃牛排吃的不僅僅是牛排本身,還要享受烤牛排的那滋滋的聲音;要的不僅是男人本身,更要享受男人解扣子的過程的美……
男人是簡單的,女人是復雜。
做愛前,女人在床上穿著內衣的時間很短暫,男人真正要的常常不是穿著內衣褲躺在床上的女人,而是……脫光了等著男人上床的女人。
是的,男人的需要一步到位,毫不含糊,女性的想法就比較麻煩猶如月經,需要被呵護與照顧。男人喜歡被人需要,于是也想當然地認為,表達自己很需要對方,對方就會心花怒放,殊不知,“被需要”里的“需要”,對女性而言,理解有些狹隘,所以也特別容易過敏反應。一般說來,女性會把“需要”理解為性需要,所以就不能有求必應,既不能讓愛人忍饑挨餓,還不要給對方一個錯覺,以為自己很賤,是免費的午餐。在主持某心理熱線時,就曾見識過這樣的一位新婚太太,她為自己是自慰感到難堪,問她為什么不充分利用新鮮的丈夫,她得意地告訴我,丈夫倒是需求量巨大,但是,她不能每次都答應他,那容易寵壞他,以為伸手就可以摘月,為此,她經常違心地拒絕丈夫的性申請,她在電話另一頭掩飾不住自己的惡做劇的情懷:“我覺得這樣很有成就感,讓他永遠處于半饑餓狀態……”女人的小聰明真的令人叫絕,為了不讓她掃興,我也附和說,養魚的人都有個經驗,沒有餓死的魚,只有撐死的魚。
不過,我也告訴她,實際上,男人經常把“愛”與“需要”混為一談,這也未可厚非,事實上他們也是這么想的,但是,不同的表達,效果是不一樣的。曾有位護士有個不大不小的頑疾,那就是每個月的例假幾天,下腹會痛。她交的第一個男朋友是醫生,在情人節當天沒有請她去喝咖啡,因為她剛好來了例假,便到她家照顧她并帶了玫瑰花茶,沒有送新鮮的花,護士有些失望,在男朋友泡著玫瑰花茶給她喝時問著:“你需要我一輩子為你泡嗎?”這位女孩搖搖頭,愛情沒有咖啡怎么可以呢?后來就離開了他。幾年后,這個女孩結婚了,有一天,他丈夫也溫柔地為她泡了一杯玫瑰花茶,她很是驚訝,問他為什么要泡這種茶給她喝?他說:“玫瑰花茶具有調經止痛的功效,還有有個別名叫‘濃情蜜意’呢!你是護士怎么不懂這個?” 剎那間,往事如潮水般涌上心頭,原來愛情早就曾經來臨,可自認為最浪漫的她卻因為以為對方的樸實無華的“需要說”而輕易舍棄了他。其實,前后兩個男人沒有什么不同,同是一杯玫瑰花茶,一個包裝成為美麗的“愛”,一個是無印良品的“需要”。
所以說,男人的“需要”也不是什么洪水猛獸,甚至一個男人前戲時說“我愛你”,也許還不如出門時對你說一句“我需要你”更有力量,后者更有生活的光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