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文字幽默
“會”字新解
兒子:“爸爸,簡化字的‘會’字怎么寫?” 父親:“人字下面一個云字。” 兒子:“為什么?” 父親:“開會的時候,別人怎么說你就怎么說,這叫‘人云亦云’。”
只吃一噸 男青年決定到農村老家舉行婚禮。男方的父親給市里的親家來電報 問:“能來多少人?好作準備。” 親家回電說:“去不了多少人,只準備一噸飯就行了。”他把“頓”寫 成“噸”。 很快又接到農村的電報:“婚期推遲一月,因一噸飯的米一時難以湊 齊。”
阿皮蛋正傳 賈主任興沖沖他說:“今天工會發票看電影《阿皮蛋正傳》。” 一個青年笑了:“賈主任,你讀錯了,那是《阿Q正傳》。”“啥?我 讀錯了!?老子打牌打了幾十年,難道還不認識皮蛋,走開?”
老人掉齒 兩口子帶著爺爺去醫院看病。丈夫看到掛號單上年齡的“齡”錯印成 “令”了,就對大夫說:“這個‘令’字漏掉一個‘齒’字。” “是掉個‘齒’字,大夫說,因為我們這是老年人門診嘛!”
屈原醫生 在歷史課堂上,老師同一個學生:“屈原是什么人?” “是醫生。”學生回答。 “胡說!” “怎么胡說呢,書上說他是大夫嘛!”
書法藝術 打扮時髦的一對男女青年手挽手,走進一家報刊門市部。 男青年指著一本《大眾花卉》對營業員說:“買一本《大眾花開》。”營 業員沖他一笑,遞給了他。身旁的女青年摘下蛤蟆鏡,拿過來一看刊名便 問;“這個開字怎么上面多了豎?” 男青年答:“這是書法藝術?” “哦。”女青年點點頭。
別字 一家商店的售貨員在黑板上寫了“現在另售”四個字。 旁邊一顧客說:“同志,零售的‘零’,你寫的是別字。” 售貨員瞪了顧客一眼說:“得了吧,‘別’字還有個立刀旁兒呢!”
何必在乎 胡主任總是寫錯字,念錯音,笑話百出,卻從不虛心學習。 一次,單位開表彰大會,他把馮建國讀成馬建國,引起哄堂大笑,他 估計又是念錯了什么。 秘書提醒道:“還有兩點呢!” 胡主任想糾正一下,又怕失面手,便板起面孔說:“大家不要笑了,少 兩點也沒什么關系嘛!都是革命同志,何必在乎這一點兩點的?”
彼此 周先生接過陳先生遞過來的名片,看了一下說:“東先生,久仰,久 仰。” 陳先生接過周先生的名片說:“你是吉先生?” 周先生聽了不高興:“我姓周,怎么扒了我的皮,我哪里得罪你了。” 陳先生說:“我姓陳,興你割我耳朵,就不興我扒你的皮?”
打賭 看臺上,兩個素不相識的球迷爭了起來。 “甲隊準贏。說錯了,就把我姓倒寫!
“甲隊準輸。否則,把我的姓橫寫!” “你貴姓?” “姓田,你呢?” “姓王”
唇槍舌劍 姚某與李某在茶亭相遇,交談頗融洽。李問姚曰:“請教貴姓?” 姚曰:“姓姚。” 李曰:“可是不祥之兆字,旁邊是一男盜女猖的女字?” 姚聽其語,亦轉問之,答以姓李。 姚應聲曰:“可是棺木之木字頭,下頭絕子絕孫之子字耶?”
官話 南人說官話,往往勉強,俗語所謂藍青官話即是。 民國時有某甲,非常羨慕做官,就終日里擺官架,裝官樣,走官步, 說官話。 一天早餐時候對家人道:“你到我的稀飯箱子里去取我的綠腦袋來。” 家人不懂,瞪眼下視。 某甲大怒,喝道:“王八蛋!不能辦事的東西!你不曉官話粥叫稀飯, 竹與粥同音,竹箱子不是稀飯箱子嗎?官話頭喊腦袋,頭與豆同音,我那 箱中有綠豆一包,豈不是綠腦袋么?”
先生 甲:你可知道,人類先有男人還是先有女人? 乙:先有男人唄。 甲:根據什么? 乙:這都不知道,我們的男人稱先生,不就是一個鐵證嗎?
亡羊補牢 某師解書,頗有新見。一日講“亡羊補牢,未為晚也”二句曰:“亡, 死也,羊,畜名,補,供也,牢,太牢也,合起來說,就是羊死了,再去 供太牢,也不算遲。意即世人不必將活羊宰了去供祭祀。”
眾寡懸殊 有個人,不學無術,可總愛在孩子們面前逞能。 一天,他兒子放學回來在家做語文作業,當寫到“眾寡懸殊”時,不 知道是什么意思,就去問爸爸。 他爸爸一看,以教訓的口吻訓斥道:“怎么搞的,都上中學了,這個 詞還不懂?那是形容舊社會窮人苦,許多寡婦活不下去了,只好懸梁自盡, 這就叫‘眾寡懸殊’,以后呀,學習要多動腦筋。”
作文用老秤 語文老師:“哪有‘半斤五兩’這句成語?” 學生:“考數學時,我答半斤等于八兩得了零分。” 語文老師:“記住,作文時不能用老秤。”
女上男下 余曾列市一饒有趣味的辯論會,參加者一面為巾幗英雄,一面為須眉 丈夫,辯論為男女之地位,究竟孰上孰下,雙方皆窮思極慮,以爭一日之 長短。內容之精彩,確未曾有,筆者不敢自私,特走筆記之以饗讀者焉。 評判員宣布開始辨論后,首由男方某君發言,曰:“乾字代表男性,而 坤字代表女性,今人只言乾坤而不言坤乾是表示男上女下也。” 女方即有人發言曰:“陰陽二字,陰在上而陽在下,是表示女在上而 男在下也。” 男方又有人曰:“若翁姑、公母、牝牡等字皆陽在上陰在下,當可 代表男上而女下。” 女郎應之曰:“雌雄,娼優、水火等字,皆陰性上而陽性下也。” 又一男子曰,“紅綠二字,所以表示紅男綠女;剛柔兩字,所以表示 男子剛強而女子柔弱,故男上而女下,實毋庸異議。” 女方發言曰:“酸甜兩字表示女子喜歡醋而男子喜歡甜言蜜語,香臭 二字,所以表示香美人與臭男子。故女上而男下,理之常也。” 一男子厲聲曰:“男子好動而女子好靜,而動在靜上,男子體高于女 子,故長在短上。” 話聲未絕,一女郎曰:“女子心軟而男子心硬故軟在硬上;女子體輕 于男子,故輕在重上。” 雙方辯論至此,爭持不決,莫分軒輊,評判員亦成啞口胡蘆矣。 忽有一年輕時髦女郎,輕啟櫻口曰:“凹凸兩字,為男女之象征,凹 在凸上,故女上而男下,實為不可推翻之真理也。”言畢,態度端莊,從 容不迫,面不敢色,聽眾莫不報之以熱烈之掌聲。結果男方大吃其癟;皆 倉皇逃去。
錘不破 殺豬的和賣茶的打賭。 殺豬的說:“用鐵錘錘蛋錘不破。” 賣茶的說:“錘得破!” 殺豬的說:“錘不破!” 賣茶的不眼氣,拿來一個雞蛋,用錘子使勁打下去,雞蛋破了。說: “這不是破了嗎?” 殺豬的說:“蛋是破了,可我說的是錘不破啊!”說著他指指鐵錘。
“東西”趣釋 有一位外國教授,向學生解釋漢語“東西”一詞時,說:“中國人稱 物體為東西,這東西,那東西,都稱為東西。但人不是東西,我不是,你 們不是,他們不是,我們大家都不是東西!”
中國太奇妙了 有位美國朋友訪問了中國后,對翻譯說:“你們的中國太奇妙了,尤 其是文字語文方面。譬如:‘中國隊大勝美國隊’,是說中國隊勝了;而 ‘中國隊大敗美國隊’,又是說中國隊勝了。總之,勝利永遠屬于你們。”
蹩腳的英語 甲:“你那蹩腳的英語在英國一定給你帶來不少麻煩吧?” 乙:“不,我倒不感到麻煩,感到麻煩的是英國人。”
更好 有一個新來中國的外國人,他只會說兩句中國話:“很好。”“更好。” 一天,仆人來說:“我要請假兩星期。” 外國人說:“很好。” 仆人說:“因為我父親死了。” 外國人說:“更好。”
外國兒子 波生說:“凡是英國人,都比中國人小一輩,他們都要叫中國人做爸 爸。” 綠兒道:“什么緣故呢?” 波生得意笑道:“他們叫兒子做son,我們叫孫子做孫,我們的孫,都 是他們的兒子,所以他們都該叫我們做爸爸。”
德國話 甲:“昨天我和一個德國人談了三個小時,但我一句德國話也不懂。” 乙:“你一定只會做手勢!” 甲:“用不著!他說得一口好的中國話。”
拐彎抹角 小妹講話一向拐彎抹角,常常令人感到一頭霧水。爸媽一直想改掉 她這個習慣,卻沒辦法。 有天,爸媽終于想到一個方法。媽要小妹和她一起下象棋,輸了,小 妹就要立誓講話不再繞來繞去,若擊敗媽,則發一個禮拜的零用錢,正 如意料,小妹立刻要求爸當她的軍師。 下到半局時,小妹節節失利,急忙求助軍師,但爸只說了一個字: “千。” 小妹不解,再度求援,爸還是老話:“千。” 最后小妹被媽將死,小妹大叫:“不公平,我的軍師背叛。” 爸答道:“背叛?我說‘千’,千就是竊;竊,你應該會聯想到‘竊比 于我老彭’;彭,必定會想至彭祖;而彭祖活了800年,但800年只不過 鐵拐李打個盹;打盹就是睡,睡就是眠,眠就是小死;死,在帝王叫崩, 諸侯叫薨,一般人就叫卒,我明明告訴你動卒,怎么說我背叛?” 小妹啞口無言,乖乖地痛改前非。
“把”和“被” 學生:“‘把’和‘被’能連用嗎?” 老師:“不能。” 學生:“把被疊起來,不是連用了嗎?”
寡婦 女兒:“媽媽,古時候,皇帝自稱寡人,那皇后該稱什么?” 母親:“傻姑娘,那皇后當然稱寡婦嘍!”
兔死狐悲 兒子問爸爸:“‘兔死狐悲’這個成語怎么講?” 爸爸說:“如果兔子都死光了,狐貍就沒什么吃的了,它能不感到悲 哀嗎!”
“形而上學”新解 子:“爸爸,‘形而上學’這句成語是什么意思?” 父:“啊,‘形而上學’嘛……就是說假話。” 子:“怎么個講法呢?” 父:“就是說,形式上看你上學去了,實際上你在逃學。” 子:“我,我沒有逃學,只是有一回想逃學。” 父:“哎,這就叫思想上‘形而上學’嘛!
不看也罷 在國外教中文,最頭痛的是外國學生對于細膩的中文語法難于掌握。 一天,我費盡口舌反復解說“看見”、“看”、“聽’、“聽見”等詞不同用法 后,一個洋學生興致勃勃地造句:“今天早上我到學校的時候,我看你的 女朋友,可是她不看我,我叫她,她不聽我。” 下課后,另一個洋學生跟我道別說:“老師,我們明天互相看。” 我不禁暗暗自語:“不看也罷。”
專業語 足球運動員的妻子說:“我最討厭我丈夫把吃剩菜叫做‘打加時賽’。”
貓犬語言 美國人:“我家的狗會說英語哩!” 中國人:“它會說英語?” 美國人:“是的,我問它,房屋最上層是什么?它會說‘ROOF!’” 中國人:“那不稀奇,我有小貓會說中文,” 美國人:“它會說中文?” 中國人:“是的,每當我問它,‘我們中國在哪里拜拜呢?’它會回答‘廟! 廟’”
初生牛犢 丈夫:“今天由你來教育兒子,我管他,他根本不聽。” 妻子,“別人都怕你,難道他不怕?” 丈夫:“我屬虎,他屬牛,你忘了初生牛犢不怕虎嘛。”
隨機應變 有個女子很迷信,經常拆字。 這一天,她撿了個“韶”字,問婚事如何?拆字先生不加思索,有板 有眼地說:“韶”字拆開是音、員,你姻緣俱備,婚事必定圓滿!” 女子聽了大喜,但恐婚后婆媳難處,再請釋疑。拆字先生獻媚道: “但請寬心,二老活不長,父在……母先死。” 女子申辯道:“老太太還活著,是老頭歸天了。” 拆字先生隨機應變道:“我算得一點不錯,父在母先死,就是說,父 死在母前面。”
數字信 有一人愛酒如命。一天,他接到外甥一封來信,打開信一看,全是阿 拉伯數字: “99: 8179.7954.76229.8406.9405.7918934.1.91817。”
他讀了一遍又一遍,不解其意,便去請教數學老師,那老師看了看, 譯了出來: “舅舅: 不要吃酒,吃酒誤事。吃了二兩酒,不是動怒,就是動武,吃酒要被 酒殺死。一點酒也不要吃。” 這是外甥巧借諧音數字,規勸舅舅戒酒,巧妙之極。
姜還是老的辣 一位教社會學的老師打了個幽默的比喻說:“西方國家的夫婦老是鬧 離婚,因為他們的愛神兒是個小娃兒。瞧瞧中國的月下老人,經驗十足, 所以中國夫婦的婚姻較為恒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