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 yajuyu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偶準備賣古董了。。。

[復制鏈接]

該用戶從未簽到

鮮花(0) 雞蛋(0)
21#
 樓主| 發表于 2009-8-21 10:09 | 只看該作者
王文治 (1730-1802),字禹卿,號夢樓,江蘇丹徒人。工書,得董其昌筆意神髓,秀逸天成。亦善畫梅。乾隆二十五年(一七六○)探花,官翰林侍讀,出為云南知府。書秀逸天成,得董其昌神髓,與錢塘梁同書齊名。世稱梁、王。梁每自謂不如,蓋天分不可及也。劉墉專講魄力,文治專取風神,時有「濃墨宰相淡墨探花」之目。高宗南巡,見其所書錢塘僧寺碑,大賞愛之。內廷臣有告之文治者,招使出不應也。全侍講魁、周編修煌

該用戶從未簽到

鮮花(0) 雞蛋(0)
22#
 樓主| 發表于 2009-8-21 10:11 | 只看該作者
在清代中期,善書的人眾多,其中翁方綱、劉墉、梁同書、王文治四人書法享譽大江南北,時稱“翁、劉、梁、王”。在書畫市場上,“翁、劉、梁、王”歷來就有市場行情,上世紀90年代國內開拍名家字畫后,他們的作品也偶爾在拍賣場上露面,尤其是《宰相劉羅鍋》電視劇熱播后,“翁、劉、梁、王”之一的劉墉迅速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劉墉的作品也迅速走強市場。   近幾年,隨著中國書畫行情的大幅飆升,劉墉的書法也水漲船高,2005年,他的《行書臨蔡公書》和《行書四屏》,分別在中貿圣佳獲價35.2萬元。2006年,劉墉的《行書<撿云書屋>》四個大字在嘉德賣了30.8萬元。同年,匡時國際推出的劉墉《臨唐初書》獲價66萬元。現在市場見到的劉墉書法大多為行書,偶爾也能見到楷書,行書價格略高。可以說,在劉墉的影響帶動下,其他三位書家都有一定的表現。其中翁方綱的作品與劉墉不相上下,早在1997年,他的《金剛金塔》在朵云軒就以41.8萬元成交,這一價格在當時可以比肩王鐸、傅山等大家。以后,作品價格有較大回落,一般作品每件在數萬元。近幾年價格又開始攀升。2002年天津文物曾推出翁的《書法》手卷,拍得50萬元;2006年香港蘇富比推出了翁方綱的《臨祝允明成趣圖手卷》,獲價63.6萬元。同劉墉一樣,在市場上見到的大多為翁的行書。   梁同書和王文治的書法價格明顯要比劉墉、翁方綱低。以近幾年的市場行情看,梁同書的書法大多每幅在3萬至6萬元之間,2003年,梁同書的《行書七言樂府》在中貿圣佳拍得3.52萬元,2004年,《行書八言對聯》在中貿圣佳以4.4萬元成交,2005年,《行書七言聯》在嘉德獲價6.05萬元。梁同書的作品最高價為2004年嘉德推出的《行書韓愈〈論佛骨表〉》手卷,成交價為17.6萬元。有意思的是,梁同書的楷書與行書的價格不相上下,2001年,《楷書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在嘉德以9.68萬元成交;2004年,《楷書》被嘉德拍至8.58萬元,價格可以說相當理想。   王文治的作品價格與梁同書差不多,2002年朵云軒曾推出王文治書法精品《行書九言對聯》,由于書寫的內容極好,受到各路藏家的追捧,并出人意料地以18萬元成交。2003年,王文治的《行書快雨堂臨書手卷》在朵云軒以11萬元成交;2004年,《行書六條屏》在翰海獲價7.15萬元;《行楷十八開冊》在天津文物拍得7.15萬元;《行書七言詩》在崇源獲價16.5萬元;2005年,香港佳士得曾推出過一件《行書袁枚壽畢沅60詩手卷》,以21.6萬港元成交。

該用戶從未簽到

鮮花(0) 雞蛋(0)
23#
 樓主| 發表于 2009-8-21 10:18 | 只看該作者

這是我很早時期編輯關于“龍泉瓷”的資料

一,龍泉青瓷發展史

在英文中“CHINA”(瓷器)一直以來都是“中國”的代名詞,可想而知中國的陶瓷文化在世人眼中占據了何等獨特而至尊的地位。古代陶瓷是隨著社會前進而不斷發展的工藝美術,從古至今產生了無數的絕世精品,而瓷中之母當數青瓷。
   我國青瓷燒制技術源遠流長,浙江是我國青瓷的發源地。自商周時期原始青瓷到東漢以來的成熟青瓷,晉代的“縹瓷”,唐越窯的“秘色瓷”,直到龍泉青瓷已有將近兩千年的歷史。從早期青瓷的青黃、淡黃到后來的純青等色,濃艷淺淡,但都無不以青為尚。青瓷有“雨過天青”之雅,有阿拉伯人稱“海洋綠”之幽,更有“類玉”、“類冰”之青質,兼得蒼天、青山、綠水、碧玉之萬般靈秀。龍泉窯青瓷就是諸多青瓷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龍泉青瓷是我國制瓷史上時間最長、影響最大的一個窯系,窯址在今浙江西南部山區。龍泉青瓷肇始于三國,興起于北宋,在南宋到元達到鼎盛,明代中晚期后開始衰落,其生產歷史長達1600多年。作品主要以釉色吸引人,是最著名的顏色釉瓷器品種。施釉往往多次,釉較厚,玻璃光感很強。龍泉窯的白胎青瓷,胎質細膩致密,白中泛青。釉層柔和無開片,足底露胎處呈赭紅色,俗稱“朱砂底”。馳名中外的龍泉窯粉青釉和梅子青釉,釉質晶瑩的青玉,其色調可與翡翠媲美,達中國古代青色最佳的境界。按照葉英挺的理論,龍泉青瓷的歷史發展可以分為三個階:五代到北宋早期、北宋后期到南宋、元明。
二,龍泉青瓷的特征

在今浙江省龍泉縣境內,有大窯、金村、溪口、松溪等多處窯址,北宋時有20多處,到南宋時有窯址40多處,其中以大窯、金村兩處窯址最多,質量也最精。從出土的標本來看,它始于三國兩晉,盛于南宋和元,而衰于明,終于清代康熙年間,有近800年的燒瓷史。龍泉窯以燒制青瓷而聞名,在北宋早期以前的產品風格受越窯、甌窯、婺州窯的影響,特征與三窯的產品相似。胎質較粗,胎體較厚,釉色淡青,釉層稍薄。北宋中晚期是龍泉發展的重要時期,并開始形成自己的風格。
   龍泉瓷器的初步鑒定,主要是熟悉龍泉釉色的特點,和觀察器物的底足,熟悉火石紅的特點。龍泉的釉色一般比較肥厚,不管成色為哪種,釉色都較純正,層次的變化不明顯,蓮瓣和突棱的地方由于釉相對較薄,因而略發白。火石紅幾乎在每件器物底足都有,有的較多,有的少些,但都是圍繞著胎釉結合的地方形成,顏色自然較純正,火石紅的走勢自然而不規則。底足都有磨損,自然磨掉火石紅的地方可看到灰色胎。元代的盤碗底部有的有一圈支燒殘留痕跡,星星點圍成一圈,與胎骨的胎色一致;有的有較密集較細小的氣泡,大小不一;有的浮于釉面,有的位于釉下,但分布絕無規律。龍泉瓷器一般不開片,有的幾條釉面有裂紋;有的火候不高的龍泉瓷器有較多開片,開片細碎,大小不一,分布自然。龍泉瓷器的釉下刻花刀法(特別是蓮瓣紋)一般很柔弱,隱隱約現。口沿和突出的地方釉面一般有磨痕,磨痕處往往無光澤。龍泉以釉色勝,釉色不好或偏窯口的器物沒有收藏的價值。
三,龍泉窯的辨偽

國外仿燒龍泉窯產品成為世界性的現象。埃及的福斯他特是當時政治、經濟的中心,制陶業十分發達。中國陶瓷源源不斷地輸入,對當地的制陶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由此而仿燒大量的中國瓷器。仿燒龍泉窯的產品有北宋的劃花篦點紋碗、元代的雙魚小盤、菊紋貼花碗。高麗瓷與中國的瓷業有著深厚的淵源。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收藏有一件南宋的青瓷模印蓮花碗,燒造的方法為3個支釘燒造法,支釘的斷面為白色。但它蓮葉舒展的紋樣布局,碗的直口、垂腹、矮圈足的造型,與龍泉窯的早期風格如出一轍,從中可以看出這種交流源遠流長。龍泉窯在南宋時期生產的平口長頸瓶、蓮瓣碗,高麗瓷也有仿制,特點是釉色稍深、平底、支釘支燒。元明時期龍泉窯燒造的青瓷大盤,仿造它的國家有泰國、越南等。伊朗所仿龍泉青瓷有以下幾個特征:1.一般較厚重;2.胎、釉結合度較差,在口沿部分多有剝釉現象;3.釉色多為淺綠偏黃;4.釉中普遍呈現有淡紅絲的現象;5.有部分出現干漆般的釉面;6.圈足上有乳丁狀的突起物。
   這些國外所仿的龍泉窯產品,因為采用的是當地的瓷土原料,使用的是當地傳統的燒造技術,盡管模仿的器物很明確,但只能達到形似而質不同的效果。同時這些仿燒的產品,以間接的方式傳達出這個地區和時代的特有的產品風貌。因此,國外燒造的仿品與龍泉窯的產品往往有很大的不同。
   在國內,景德鎮仿燒龍泉窯產品延續的時間最長,從元代開始到清代,憑借著雄厚的燒瓷技藝,仿燒器物品種豐富。其最大的特點不是對龍泉窯產品機械地模仿,而是在注重釉色的基礎上,對器物的品種和造型加以創新。清《南窯筆記》記載有仿龍泉窯:“今南昌仿龍泉深得其法,用麻油釉入紫金釉,用樂平綠石少許,肥潤翠艷(不)亞于古窯。”
   清末民初之時,日本、德國、美國先后有人來龍泉搜集青瓷,其后國內大批古董商紛至沓來,由此引發了龍泉挖掘古窯址和盜掘古墓之風。與此同時,龍泉當地研制仿古青瓷之風大盛,一批民間制瓷藝人紛紛加入此行。清光緒、宣統年間,孫坑范祖紿、祖裘兄弟制仿古青瓷名噪一時,至民國初期,縣城廖獻忠(清秀才)仿古制品幾可亂真。寶溪鄉陳佐漢、張高禮、張高樂、李君義以及龔慶芳、龔慶靖、龔慶平兄弟,八都吳蘭亭、吳慶麟、蔣建寅、黃觀光,木岱口徐子聰等亦仿制古青瓷。龍泉縣長徐淵若著《哥窯與弟窯》所言:“……有時頗可混珠,若用藥品去新光,更于底部或邊緣略碎米許,則好古者亦易上鉤。蓋二章之器,殆無完璧,僅損米許,已屬可珍,若不故損一二,則購者必疑贗品,若毀過多,則價不能過索,故僅損米許,可使人驚喜欲狂也。”民國34年(1945年),陳佐漢曾將仿古弟窯產品“牡丹瓶”、“鳳耳瓶”等70余件郵寄國民政府實業部請功,獲蔣介石題贈“藝精陶仿”匾。陳佐漢還遍訪龍泉、浦城各地,將民間發掘收藏之古龍泉青瓷器繪圖100余幅,集成《古龍泉窯寶物圖錄》。1950年陳又將“云鶴盤”等3件仿古青瓷通過外交途徑送往蘇聯,作為慶祝斯大林70壽誕獻禮。民國時期燒制的仿古青瓷,工藝落后,成品率低,釉色優劣不穩,有的對仿古青瓷加以偽造,如南宋時期的蟠龍瓶,把龍紋堆塑成鶴紋,幾可亂真的傳世仿品這一時期也不多見。
   1956年,龍泉瓷廠恢復生產。浙江博物館收藏了一批解放后燒制仿龍泉窯的產品,主要是根據南宋龍泉窯器物形制,如:雙魚洗、鬲式爐、牡丹紋大瓶等器物,但仿制得不刻意。1959年,成立了浙江省龍泉青瓷恢復委員會,由科研、生產、文物考古等部門組成,在對龍泉窯大規模考古發掘的同時,龍泉瓷廠的研制工作取得很大的成功,不僅使傳統的龍泉青瓷獲得了新生,還創燒了許多新的器物品種。20世紀80年代始,一些龍泉大型瓷廠以仿古工藝品的形式大批量生產龍泉窯青瓷。
   近年來,隨著文物收藏熱的興起,為獲取高額利潤,各種文物作假應運而生。龍泉窯青瓷的作偽,從民間簡陋小窯的個體作坊到陶瓷專家精心的高仿,不僅從造型、釉色、紋飾上力求逼真,還用特殊的技術進行作舊處理,企圖以假亂真。這就要求文物愛好者和收藏者具備一定的知識,以大量的經過科學考古發掘,應用地層學和類型學排比,特別是以紀年墓出土的標準器為依據,結合科學的測試手段,了解掌握作偽的各種方法,增強鑒別真假的能力。根據經驗,龍泉窯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辨偽:
1,器型
   不同時代的器物組合和造型特點,是當時社會的風尚和習俗所決定的,因此不同時代的龍泉窯產品,都有它清晰的演變軌跡。仿燒往往選每個時代龍泉窯的典型產品,如北宋的執壺、五管瓶,南宋的蓮瓣碗、鳳耳瓶、鬲式爐,元代的牡丹紋大瓶、刻花大盤、各式香爐等器物。根據精仿和粗仿的需要,成型工藝上采用傳統的手拉、模制等工藝技法。仿品很少是對照真品的實物進行仿燒,因此造型上線條呆板,缺乏神韻,頸肩部的轉折十分生硬,足端部過于整齊,器型比例失調,器物形制的規格和尺寸不夠規范。
2,胎釉
   龍泉窯的釉和胎每個時代都有它特定的成分及相應的燒造工藝。龍泉窯不同時代胎的成色、質地的粗疏和細膩、釉的色澤和質地,都不盡相同。以釉色和造型取勝的南宋龍泉窯的白胎類厚釉產品,是仿燒較多的一類,有鳳耳瓶、鬲式爐等。對粉青、梅子青釉的仿燒,一般釉料不用化學配方,而沿用傳統配方,即在瓷土中有選擇地加入植物草木灰,盡管釉的質感非常像,但缺乏內斂的厚實感,往往浮光隱現。仿龍泉窯的黑胎類厚釉產品,主要表現是它的開片和“紫口鐵足”,但它薄胎厚釉的工藝特點,在一定程度上更甚于南宋官窯。釉的厚度超過了胎的厚度,在仿制技術上的難度大,同時這類產品典型器物少見,也沒有完整器物可以借鑒,一般均為仿制品。明代龍泉窯豆青和深綠釉色的瓷器,胎壁厚重,器底粗糙,是現代仿制較容易掌握的,這類產品需仔細辨別。作偽器物一個重要工序,就是對器物釉表面進行去光處理,主要采用強酸溶液腐蝕、土埋及一些工業技術上的打磨,目的是降低器表的光亮程度,使釉色柔和滋潤,器物沉穩古樸。近年來有專家學者對經過作舊處理的器表損傷,在高倍顯微鏡下表現出的不同顯像作了歸納和總結,提高了對古陶瓷辨偽的科學水平。
3,紋飾
   紋飾是龍泉窯產品重要的辨偽依據。紋飾集中反映了當時社會的思想觀念和審美意趣,有明顯的發展脈絡,它與同時期的胎釉有一個相輔相成的關系。偽品的刻劃紋樣,往往用筆生澀拘謹,不如真品線條的婉轉流暢。貼花工藝的紋飾,呆板規矩,不像真品的生動自然。露胎是元代龍泉窯最具特色的裝飾工藝,元代龍泉窯特有的蔥綠釉色和露胎赭紅色的相襯,使對這類產品的仿燒,很難準確地把握釉和胎的成色,或淺或深。
4,裝燒方法
裝燒技術在龍泉窯的每個發展時期都是不相同的。在墊燒的工具上,歸結起來不外乎墊圈和墊餅兩類,同樣是墊圈和墊餅,不同時代在圈足上所墊的部位是不同的,留下各時代不同的燒造痕跡。特別是南宋時期的龍泉窯產品,采用墊餅墊燒的方法,由于胎薄釉厚,圈足直接放在墊餅上墊燒,極易變形,因此,這一時期的“鐵足”、“朱砂足”往往是不規則的。仿龍泉窯的產品,一般只參照圖錄,很少見到實物,而偽品往往在這些細節部分露出破綻。元代墊圈痕跡、明代器物的圈足露胎部,顯露出“火石紅”,偽者或淡或深,深色為燒前有意刷制。龍泉窯早期的產品,十分完整的少見,多少留有些殘疵,主要在圈足部分。因此作偽者往往采用“更于底部或邊緣略碎米許”或沾粘窯渣的手法。總之,鑒定龍泉窯的器物應該抓住每個時代產品的典型特征,從造型、紋飾、胎釉、燒造工藝等總體上去觀察把
四,龍泉窯市場走勢

綜觀近年來內地藝術品拍賣市場,受到海外市場的影響越來越大。像青花瓷市場的崛起就與元青花在海外拍出天價有著很大的關系。于3月22日在紐約舉行的中國藝術品拍賣會上,主辦方將推出一件罕見的明代龍泉窯青釉刻花紋葫蘆瓶,估價40萬至50萬美元,其造型獨特,刻花細膩,制作極其精美,是明代同類制品中的佳作,這會引領一些收藏者把眼光投放到龍泉青瓷上。
龍泉青瓷,的鼎盛時期為南宋。傳說宋代時,浙江龍泉有章姓兩兄弟,分別設窯制作瓷器,這就是后來享有盛譽的哥窯和弟窯。哥窯的特點是釉層晶瑩,如玉似冰,釉面顯露紋片。哥窯與當時的官、汝、定、鈞窯齊稱為宋代“五大名窯”。弟窯產品胎厚,造型古樸、幽雅,瓷質堅硬細膩,釉層豐厚,釉色青碧柔和,猶如翠玉,代表龍泉青瓷正色,被譽為宋代民窯巨擘。
在2005年年末和2006年上半年,各大拍賣公司都有龍泉瓷上拍,且成交不菲。如2006年春拍,香港蘇富比僅上拍一件且成交了的高古瓷為龍泉瓷;匡時國際上拍了6件高古瓷,成交的4件皆為龍泉瓷;中國嘉德上拍高古瓷6件,成交的4件拍品同樣也是龍泉瓷;香港佳士得上拍高古瓷7件,成交的4件還是龍泉瓷;北京誠軒僅上拍4件高古瓷,且都是龍泉瓷,全部成交;北京翰海上拍4件高古瓷,除1件為南宋官窯瓷外,其余3件為龍泉瓷,最終成交了兩件拍品,一件是南宋官窯琮式瓶,另一件則是南宋龍泉窯琮式瓶,以275萬元成交。從上述上拍的高古瓷拍品可以看出,龍泉瓷在2006年的高古瓷市場中應當算是一匹黑馬。
  由于龍泉青瓷盛于宋,因此許多投資者往往將眼光放到了宋代的龍泉青瓷拍品上,我們也可以從拍賣記錄中看到。除了275萬元成交的南宋龍泉窯琮式瓶之外,在2004年11月22日北京翰海一次拍賣會上,一件高11.2厘米的宋龍泉青瓷三足爐成交價為41.8萬元成交,而另一件高13.3厘米的宋龍泉青瓷三足爐在2005年3月30日紐約佳士得拍賣會上,以84.354萬元成交。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宋代的龍泉青瓷在拍賣場上的成交價也不甚理想,像南宋龍泉窯凸纏枝蓮梅瓶,在上海的一場拍賣會上僅以7萬元易手。
  與宋代相比,明清時期的龍泉窯瓷器在拍賣會上的成交金額則比較穩定,在目前龍泉窯成交記錄的前10位中,有7位是明清時期的,其中明初龍泉窯青瓷玉壺春瓶,在2003年香港蘇富比的拍賣會上以超過481萬元的價格,排在第一位。清代龍泉瓷器拍賣的最高價,是在2004年北京翰海拍賣會上誕生的,清乾隆龍泉凸雕云龍雙耳瓶成交價是275萬元。此次紐約佳士得拍賣的龍泉青瓷也是明代的,這無疑說明了在龍泉青瓷的投資中,年代并非衡量價值的惟一標準。
  有些收藏者認為,明代龍泉青瓷走向衰弱,器物胎體厚重,制作粗糙,胎色為灰黃,釉層厚,但這更體現出明代龍泉青瓷精品的分量。更為重要的是,從近年來的考古發現中,初步認定龍泉窯確實存在明初官窯遺址,從而顛覆了“龍泉無官窯”之說,龍泉青瓷歷史被全新改寫。專家們還發現在這些窯址發現的瓷片紋飾風格、器型樣式不僅與景德鎮明代官窯相一致,而且也與故宮博物院現有皇家藏品吻合。像2006年浙江舉辦的一場拍賣中,明永樂龍泉官窯石榴尊估價120萬至150萬元,成交價達到了330萬元,口沿及器身飾刻劃花紋,其中口沿三層:錦紋、席紋、鼓釘紋。器身從上而下有五層:蕉葉紋、纏枝蓮紋、錦紋、四季花卉和蓮瓣紋,其刻花同景德鎮明永樂御窯廠出土青花相比,難分伯仲,不同之處,乃以刀代筆,以泥為汁而已,為明永樂龍泉官窯產品。跟該拍品類似并流傳至今的只有一件,現藏于故宮博物院。作為投資者來說,在關注明清時期的龍泉青瓷拍品時,可以多關注海內外的相關著錄書籍,從中發現投資機會。
五,瓷香爐的市場走勢


古代的文人雅士把焚香與烹茶、插花、掛畫并列為四藝,香爐成了他們生活中重要的物品。隨著宋代瓷器的發展,瓷香爐開始出現在大宋帝王的內庭,之后瓷香爐逐漸成了上層人士高雅的把玩之物。由于瓷香爐超凡的藝術價值和歷史文化價值,在收藏界一直備受青睞,尤其是宋、元、明、清等朝的瓷香爐,更是成為人們集藏的重點,市場價格穩步攀升。

   宋代之前,香爐這種我國古代傳統的實用器主要是用青銅和陶制成的,漢代以后,香爐的材質才逐漸豐富起來,有銀制、鐵制等。特別是到了宋代,制瓷業蓬勃發展,名窯輩出,各種瓷香爐紛紛問世。

   隨著制瓷業的蓬勃發展,瓷香爐逐漸取代了陶制和銅香爐,成為香爐的主流。這些曾經是文人的把玩之物的瓷香爐,在幾百年后的今天,其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都在不斷攀升,受到國內外藏家的喜歡,宋、元、明、清朝的瓷香爐在國內市場不斷拍賣出新價。

  瓷香爐,“三維一體”的收藏價值

   在目前瓷香爐的收藏隊伍中,不少收藏鑒賞家擁有珍奇的古瓷香爐,他們大多數因為喜愛瓷器,而轉為收藏這種不僅具有瓷器特點,還具有生活實用性的瓷香爐。它的藝術構造和花紋可以說反映了當時文人雅士的“時尚”。

   瓷香爐愛好者林志勤為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偶然機遇踏入收藏界,遂一發不可收。林志勤開始也是主要喜好研究古瓷器,重點是各朝代官窯瓷器的收藏與研究。之后他在瓷器收藏中發現了其中的精品—瓷香爐,便對它愛不釋手。

   林志勤說,受到近年來瓷香爐收藏熱情高漲的刺激,收藏投資風生水起。瓷香爐的收藏價值不僅在于它所蘊涵的歷史價值,還在于它具有造型的工藝藝術。相比于銅香爐,它還具有瓷器工藝的價值,可謂是“三維一體”的價值體現。

   瓷香爐起源于大宋帝王的內庭,而一些小型香爐則成為文人把玩之物,具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為后世所仿制。宋耀州窯香爐是受到越窯的影響發展起來的,爐唇邊較寬,釉色青潤自然,有“巧如范金,精比琢玉”的美譽。例如南宋龍泉書房梅子青香爐精巧典雅,三足鼎立,爐身有三條線紋,足底有褐色。

   元代瓷香爐在繼承宋代的風尚之余,數量與品種繁多,其中以中小型香爐為主,在器型上以三足圓爐和鬲式爐較為多見。但元代的耀州窯、龍泉窯、鈞窯也制造了體形較大的瓷爐,這些瓷爐在裝飾、造型和技法上都出現了很多變化。

   明代,瓷香爐又出現了一些新的造型,如象耳爐、戟耳爐、筒爐等。當時的瓷爐以景德鎮窯為大宗,除部分的造型及釉色秉承宋元遺風外,大多數香爐以青花瓷為主,更著重于圖案裝飾。明嘉靖青花香爐,也出現了色彩斑斕的五彩瓷,明宣德皇帝自己本身是天分很高的藝術家,對色彩十分敏感,五彩瓷、斗彩瓷得到空前發展。

   清代統治者入主中原后,以“孝”治天下,康熙時期祭祀風氣盛行,乾隆時期更是空前繁榮。景德鎮一代名師巧匠以其聰明才智,將瓷香爐的制作推向歷史高峰。清乾隆豆青釉雙耳三足爐,瓷質精細,釉色肥厚,里外滿釉,光潤勻凈,如脂似玉,雙耳自然連結,高雅之中不失秀逸,底有“大清乾隆年制”青釉款。

   瓷香爐在幾代的發展與完善后,每個朝代的瓷香爐都具有自己獨特的藝術特點和價值,歷經時代的演變,瓷香爐已經遠離了現代人的生活,但它仍在蔓延著它收藏價值的“香火”。

  瓷香爐,升值空間不斷擴大

   瓷香爐收藏者歷來關注宋、元、明、清等朝的官窯作品,這也成為人們集藏的重點。例如南宋官窯燒制的鬲式爐,專供皇帝祭祀或陳設之用,極其珍貴。因此,官窯和名窯制出的瓷香爐在各大拍賣市場備受青睞。

   1998年蘇富比秋拍的南宋鈞窯天藍釉紫斑雙耳三足小爐以17萬港元成交。2002年4月,在“翰雅?藍天 2002春季拍賣會”上,底價 260萬元的拍賣品“宋官窯雙耳爐”,最終以300萬元成交。2003年在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一南宋龍泉窯粉青鬲式爐成交價近340萬元人民幣。2003年7月27日,在北京報國寺東方國際拍賣行舉行的第二次民拍會瓷雜專場上,一件清茄皮紫釉獸耳香爐,色澤呈深紫色,釉色光亮,質地圓潤,刻于內壁的花紋淺而精美,受到藏家追捧,起拍價達到了40萬元。2004年11月22日在北京翰海一次拍賣會上,一件高11.2厘米的宋龍泉青瓷三足爐成交價為41.80萬元。
  在國內藝術品拍賣市場上,官窯、名窯的瓷香爐占據著大片江山,但有些瓷香爐國內不香國外香,在國外拍賣市場上更受藏友們寵愛。例如鈞窯瓷器在國內相對顯得有些冷落,其市場價格也遠遠不如明清彩瓷,但在國外鈞窯瓷器一直是收藏拍賣的主力軍,其價格并不低于明清彩瓷。如在2004年國外市場上,一件北宋鈞窯天青釉成交價格為25200英鎊。2005年3月在紐約佳士得拍賣會上,宋龍泉青瓷三足爐以84.3萬元人民幣成交。2006年倫敦索斯比拍賣的一只宋代哥窯香爐,估價不到200萬元,成交價卻達到了303.42萬元。
六,四大因素決定收藏價值

  林志勤認為瓷香爐收藏較適合中長期投資,收藏瓷香爐要注重一定的技巧。瓷器收藏重在“古、稀、美、俏”,瓷香爐當然也不例外。

  第一,從文化藝術魅力來看,宋代瓷香爐無疑是最值得關注的。宋代香爐代表了宋代瓷器的藝術精神,它獨特的文化特色使香爐成為當時代表新文化的典型器物,所以具有很高的藝術和收藏價值。到了元、明、清,瓷香爐逐漸由上流社會賞玩為主轉向用于祈神供祖為主,觀賞的功能也逐漸降為從屬地位,從而也使瓷香爐開始大量走入了尋常百姓之家。

  第二,從瓷香爐“出身”來看,官窯比民窯的作品更具有工藝價值。據載,“官窯”從北宋開始。官窯是由官方營建主持燒造的瓷器窯,專供皇宮使用,只求產品質量,不計成本,可以說官窯所燒造的瓷器代表當時瓷業的最高水平。清朝以后官窯不復存在,官窯的作品更顯珍貴。民窯瓷器與官窯瓷器有著本質的不同,在風格特征與審美情趣上不同,因為使用的對象是兩個不同的階層。皇室所用的瓷器在造型、胎釉與紋飾上都有嚴格的要求;民窯瓷器使用者的身份不同,上至貴族下至貧民,質量粗細不同,有的質量與官窯相差不大。

  第三,從工藝造型來看,一些精制的瓷香爐由于其精細的工藝而提升了其價值。如兩件宋代潮州筆架山窯香爐,釉面淡綠,雕刻以精致的蓮花紋飾,造型別致典雅。像另一件清代康熙年間的青花山水香爐,腹部彩分水法染出青花五色,描繪山水圖紋。青花色澤艷麗,色階分明,釉面潤澤。

  因此,那些年代久遠、質料名貴、雕工精美的瓷香爐價值不菲。同時,因著瓷香爐的體積大小不同,其價值差距也很大。瓷香爐大的口徑有二三尺,小的有如一只小酒杯。一般來說,大體積的瓷香爐價值相對高些。當然,也有一些小體積的瓷香爐會例外。

  最后,林志勤建議收藏瓷香爐的愛好者,搜尋瓷香爐要先具備一定的專業基礎知識。了解宋元明清不同時代古瓷爐的特點,依據特點初步分辨其真偽,當然最后還得靠科學鑒定儀器鑒定以防上當。雖然不少官窯已被名人或博物館收藏,但也有小部分較好的官窯瓷爐散失于民間,這個具體數字不易考證。而目前民窯瓷香爐作品正處于漲勢,而且此類作品歷朝歷代都有生產,數量較多,眼下的價格也不貴。因此,無論是官窯還是民窯的瓷香爐,都期待著收藏愛好者們用心去“淘”。

[music=http://nkyt.siteem.com/media/bgsound179225216906679.mp3]1[/music] [ 本帖最后由 yajuyu 于 2009-8-21 11:17 編輯 ]

該用戶從未簽到

鮮花(0) 雞蛋(0)
24#
發表于 2009-8-21 10:36 | 只看該作者
來看看,算是路過支持下~

簽到天數: 134 天

[LV.7]常住居民III

鮮花(196) 雞蛋(0)
25#
發表于 2009-8-21 11:01 | 只看該作者
欣賞宇哥弟弟的珍藏~~~

該用戶從未簽到

鮮花(0) 雞蛋(0)
26#
 樓主| 發表于 2009-8-21 11:08 | 只看該作者
這不是我的珍藏,我真正的珍藏品是永遠不會賣的。這是偶目前準備淘汰的一些收藏品,今后我只會收藏精品,有空時,我逐漸上傳給大家欣賞。。。

簽到天數: 384 天

[LV.9]以壇為家II

鮮花(0) 雞蛋(0)
27#
發表于 2009-8-21 11:30 | 只看該作者
打假辦來了

簽到天數: 384 天

[LV.9]以壇為家II

鮮花(0) 雞蛋(0)
28#
發表于 2009-8-21 11:30 | 只看該作者
居然有人這么大膽來這賣假貨

該用戶從未簽到

鮮花(0) 雞蛋(0)
29#
 樓主| 發表于 2009-8-21 11:39 | 只看該作者
“夢兒”誰要。。。現在倒帖八元起拍Y

簽到天數: 1500 天

[LV.Master]伴壇終老

鮮花(107) 雞蛋(0)
30#
發表于 2009-8-21 12:12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yajuyu 于 2009-8-21 11:39 發表 \"\" “夢兒”誰要。。。現在倒帖八元起拍Y

看誰敢要!!!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中文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閉

站長推薦上一條 /1 下一條

網站地圖|小黑屋|Archiver|中畫網 ( 蜀ICP備11021737號-2 )|網站地圖

GMT+8, 2025-7-6 11:03 , Processed in 0.043369 second(s), 17 queries , MemCached On.

上網要文明 發言要理性

Powered by Discuz! © 2008-2021 YinHuaBBS.CN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综合自拍亚洲综合网| 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成人| 久久婷婷色综合一区二区| 丁香狠狠色婷婷久久综合| 五月天激情综合网丁香婷婷| 五月天激情综合| 激情综合色五月丁香六月亚洲| 色综合久久88色综合天天|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久久久| 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网站| 中文字幕乱码人妻综合二区三区| 丁香五月网久久综合| 激情五月综合网|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 亚洲综合精品一二三区在线|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奶水99啪| 97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不卡| 国产亚洲综合一区柠檬导航| 色综合久久久久| 伊伊人成亚洲综合人网7777|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精品| 国产综合一区二区| AV色综合久久天堂AV色综合在|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激情| 欧美成人综合视频| 麻豆精品久久精品色综合| 亚洲综合伊人久久综合| 在线综合亚洲欧美日韩| 狠狠综合久久综合中文88 |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二区三区| 婷婷综合激情| 国产成人综合一区精品| 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五月综合缴情在线观看| 天堂久久天堂AV色综合| 欧美自拍另类欧美综合图片区| 亚洲欧美国产∧v精品综合网| 欧美日韩亚洲综合在线| 综合激情五月综合激情五月激情1| 狠狠色成人综合首页| 久久一本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