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到天數: 66 天 [LV.6]常住居民II  鮮花( 0)  雞蛋( 0)
|
本帖最后由 ts0001 于 2015-1-15 20:08 編輯
癌癥治療也要講“中國特色” 日前,國內最大規模癌癥生存率數據總分析發布,數據顯示,中國癌癥五年生存率為30.9%,不及美國的一半,因此,不少癌癥患者將希望寄托在海外就醫,認為發達國家的醫療技術和研發的新藥能挽救他們。但實際上,海外就醫往往并沒有想象中那么美好。對待“中國特色腫瘤”國內醫療界更有發言權老張是名癌癥患者,也有過海外就醫的經歷。但那次經歷,讓他發現海外就醫并沒有想象中那么美好。老張患有胃癌,一路舟車勞頓到了美國后,首先要過的就是語言關,好不容易找到了翻譯,治療時卻發現那里對胃癌的治療方法和國內并不一樣,國內主要是手術和化療為主,而國外很強調術后放療。“治療范圍太大,身體損傷太厲害了。”最終,老張無奈地又回來了。癌癥的種類構成存在著國家差異。在發達國家,前列腺癌、乳腺癌占多數,而在中國常見的“特色腫瘤”,比如胃癌、肝癌、食管癌、鼻咽癌等,在國外很少見,臨床數據少。因此在治療經驗上,對待“中國特色腫瘤”國內更有發言權,患者得到的治療技術可能更先進更全面。比如在紐約,那里的胃癌教學只提供三次腹腔鏡教學示范,至于怎么手術,壓根就沒有提及,因為胃癌在那里太少見了。至于鼻咽癌,不僅國外罕見,在國內也是南方多于北方,且不說海外就醫,就是從南方跑到北方求醫,治療效果也未必更好。對于一些晚期癌癥患者,昂貴的海外就醫費用并不一定能換來更好的效果。一些患者在花了幾十萬的中介費和數目可觀的治療費用后,得到的治療建議和國內完全一樣。而且在國外按照診療規范,對于晚期病人,醫生可能更早地宣布放棄。國內癌癥患者生存率低并不是全輸在醫療技術上醫學界為了統計癌癥病人的存活率,采用大部分患者預后比較明確的情況作為統計指標,這就是臨床上常說的五年生存率。“五年生存率”即某種腫瘤經過各種綜合治療后,生存五年以上的比例。通常,各種腫瘤根治術后五年內不復發,再次復發的機會就很少了,故常用五年生存率表示各種癌癥的療效。國內癌癥患者生存率不及國外,問題主要不在醫療技術水平上,而在于癌癥發現、治療的不及時。以胃癌為例,胃鏡普查在日本比較普及,因此胃癌70%~80%發現時是早期,而中國70%~80%胃癌被發現時是晚期。再如前列腺癌、乳腺癌,在美國往往預后較好,而在國內則生存率較低,其原因也是因為許多人接受治療時已是晚期。事實上,國內目前與國際上關于癌癥的學術交流十分頻繁,醫療技術基本是與國際接軌的。而且國外的新藥一般一兩年內就能在國內上市,即使沒有上市,也可以郵購,因此患者沒有必要舍近求遠地就醫。要減小差距關鍵在于重視針對性的體檢癌癥有時是防不勝防的,哪怕生活習慣保持得不錯,但還是難逃癌癥的魔爪,因此,只有靠定期的有針對性的體檢,才能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才能將生存率提高。目前大部分人的體檢還是停留在表面,不該做的體檢項目做了一堆,該做的沒有做。很多人認為要查腫瘤,抽血查一查腫瘤標注物就可以了,殊不知很多癌癥通過這項檢查根本查不出來。癌癥的檢查一定要配合一些儀器,比如胃癌要結合胃鏡,肺癌要通過CT,有些患者畏懼胃鏡,又害怕輻射拒絕CT,結果最終發現這些癌癥時,都已經轉移了。體檢更要有針對性。體檢項目的選擇要結合年齡、身體情況、生活習慣、家族史進行選擇,做到一個患癌全家查癌。特別是老年人,體檢時不能只重視心腦血管疾病的檢查而忽視了癌癥的篩查,70歲以上老人最好要做到半年一查,40歲以上者至少每年查一次。特別是容易忽視的大便常規、肛檢、胃鏡、婦科、乳腺檢查等。腫瘤治療首先強調規范化、個體化。癌癥病人很難用單一的治療方式治愈,需采用“雞尾酒理念”,把生物治療與外科手術、放射治療、局部高溫、局部冷凍、局部化療及栓塞等新技術相結合,針對具體病人制定個性化綜合治療方案,根據病人不同病情決定相應的治療策略,“以病人為本”,提供合理、廉價的治療方案,這樣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療效和病人生活質量,增加生存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