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位朋友因腦血管瘤去世,享年41歲。回憶與她的接觸,感覺她的性格屬多愁善感型,似大一號的林黛玉。
寧國府的老奴焦大為什么不喜歡林妹妹?我想原因之一——也許還是主要原因就在于焦大對林黛玉的多愁善感、郁郁寡歡是不敢恭維的。年輕時讀《讀紅樓夢》,我最喜歡的人物是史湘云、探春。深記得史湘云醉臥花叢石磴的那幅素描插圖。對于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等主要人物,卻是談不上喜歡也談不上不喜歡。
學會做一個愉悅之人,就等于學會與自己愉悅相處,也學會與別人愉悅相處。與自己愉悅相處簡單說來就是自己能愉悅獨處,居家也好,獨行也罷;如果有時悲憂難捺,就獨自悲憂吧,悲憂也未必都是壞事,但悲憂時間不宜過長。與別人愉悅相處簡單說來就是與別人相處時也能使自己愉悅,同時,也能讓別人分享你的愉悅,就像分享那位拾荒老人的笑臉一樣。如果,你與某人或某些人長久或多次相處都不能使自己愉悅,那么離開,或是有一定距離地相處,將是上策——對彼此都有好處。
一個人的一生,只有兩種狀態:要么是獨自與自己相處,要么就是與單數或復數的他人相處。倘若與自己與他人都相處愉悅了,那你就是當之無愧的愉悅之人,你一生的絕大多數時間都會是愉悅的。——在我看來,這樣的人生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成功人生。
不知誰說過:“人生如夢,歲月無情。驀然回首,才發現活著是一種心情。窮也好,富也好,得也好,失也好,一切都是過眼煙云。不管昨天、今天、明天,能豁然開朗就是美好的一天。不管親情、友情、愛情,能永遠珍惜就是好心情。” 誠哉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