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國榮:半世芳華,一生惆悵》
在這樣的一個日子里,懷念一位在13年前的今天離去的人——張國榮!13年前的4月1日,他從香港文華東方酒店24層縱身跳下,哥哥,從此遠(yuǎn)離了我們。今天特發(fā)布琴簫劍氣朗誦的文章《張國榮:半世芳華,一生惆悵》,以此紀(jì)念一代巨星,紀(jì)念那段漸行漸遠(yuǎn)的時光!
流言不再,罪過不再,
下墜的時候,所有的感情就已經(jīng)無法被輕易揣測。生命不過是一場幻覺,脆弱而華麗 ,短短幾秒鐘的時間,就足夠繁華落盡。
找不到任何理由,來解釋他的決絕、無望和痛苦。又或許,猜來猜去都是膚淺。生命和生活,抉擇和放棄,最終都只能各人甘心承擔(dān)。于是開始和結(jié)束,無常和宿命都不是借 口,旁人亦無可厚非。
一年之后又想起張國榮。想起舞臺上穿露背晚裝貝殼裙褲的哥哥,想起電影里 臉上有鳥籠痕跡的抑郁男子,想起24層樓下觸目驚心的人形血痕。有時候不得不承認(rèn),人 生如戲。而且,每個人的戲都是獨立的。在其中粉墨登場、倉促謝幕的,其實都是自己。
路飄零/路茫茫/煙雨遮不住/輕嘆江湖/歲月無盡處
都說時光如水,所有的傷口都會愈合,所有的創(chuàng)痛都會淡忘。但生命本身就已埋下無數(shù)苦 難的可能,成長是一件如此艱難和無奈的往事。如同持續(xù)的烈風(fēng),足以蝕穿堅毅如鐵的巖 石。有些記憶是深刻和無助的。
紅塵。滄桑。繁華。零落。有足夠的詞語能夠用于形容人世無常與內(nèi)心欲望交織而成的矛盾。那種矛盾是美艷的,像漆黑夜空中突然綻放的煙花,有著望塵莫及的絕代芳華,即使欠缺永恒?蛇@世上,誰能對“永恒”二字妄下斷言?于是那種矛盾變得殘酷,始終 有深深的流離感,無法安定,亦無法妥協(xié)。即使身外燈火眩目,光影流淌,心中卻驟然孤獨。
傳奇。便是不可猜測,不可捉摸。當(dāng)未知的生命逐漸在眼前展開,那種蒼茫的未卜也同時展現(xiàn)。于是這種美和痛混雜著成為如荼的誘惑,往前走,往前走,只不知前方是何方。
他是敏感的。害怕短暫和稍縱即逝,有幻想,卻又了解它的虛無脆弱。于是深陷在現(xiàn)實和理想中不可自拔,于是用纏綿的低音一遍遍地唱:幻變的一生,踏過多少彎,我不甘心說別離。天也老任海也老,唯望此愛愛未老。
最終他遵從了自己的內(nèi)心,在事業(yè)的黃金時期毅然宣布退出,如同后來毫無預(yù)兆地從24層縱身一躍。他的一生都是如此的決絕和不容逆轉(zhuǎn),內(nèi)心幽深如刀削的峽谷深不可測, 但暗自涌動的,是一瀉千里的急流。
因著這樣的激烈和執(zhí)著,他輕易地就迷失了出口。
紅館的告別演出,他泣不成聲。那是一種釋放,他有太多的失望。對自己的失望,對別人的失望,對世間的失望。交織在一起成為最終的無望,而自己尖銳的性格卻難以見容 。于是他轉(zhuǎn)信風(fēng)水,或許,這已是某種程度上一種婉轉(zhuǎn)的順從。
別流連歲月中我無意的柔情萬種/不要管我是否言不由衷
徐克吳宇森的英雄片里,他笑的時候溫和,怒的時候沖動。講義氣,有膽識,柔情與 豪氣并容。但始終只是一個模糊的配角,被淹沒在周潤發(fā)、狄龍和李子雄的光華下。在那個英雄盛行的年代里,太容易就忽略了他。
誰曾想到,在這么多年之后,他的角色和本人已然復(fù)雜地混在一起。再難有人能夠清楚地分辨,究竟張國榮是活在戲中,還是那戲,根本就是他的現(xiàn)實。
如同《東邪西毒》里的歐陽鋒,一生都孤獨于沙漠中。等他找到結(jié)局,才發(fā)現(xiàn)一切不過都是癡迷的游戲。所有的人都迷失其中,而誰也沒有得到成全,于是他最終選擇了“醉生夢死”。
還有《霸王別姬》。臺上的虞姬眼神似風(fēng),臺下的蝶衣眉目如畫。他怔怔地說:“說好了是一輩子,差一年,差一個月,一天,一個時辰,都不是一輩子!彼麖谋澈蟊е涡,眾人盡皆恍惚。這現(xiàn)實中,究竟誰是誰的霸王,誰又是誰的虞姬?這又是哪一出戲 ,哪一場人生?
這因緣際遇,為何總是這般陰差陽錯,真?zhèn)坞y辨?直要等人走到山窮水盡,才發(fā)現(xiàn)要看到的,真的便是這樣一個虛無的真理。而我們,總是固執(zhí)地以為死可以闡釋生,愛可以消亡恨,幻想可以抵御失望。
記得張國榮曾經(jīng)說過,他最愛的是蘭花,只因它壽命長,而他的一生卻只有短短的四十六 年。其中大部分的時間都用來追尋、等待和選擇,像極了王家衛(wèi)的電影主題。自由,所有 的人都想自由。自由地愛,自由地走,自由地生活,與旁人無關(guān)。
其實堅持是世間至難之事,眾人都知道,只是他執(zhí)迷。執(zhí)迷于生之困、愛之苦,執(zhí)迷 于永恒的缺失,人情的冷漠,最終亦難破繭而出。
然而世事如同一場大夢。年輕的愛和夢想,破滅和沉淪,只有勇敢如他的人,才懂得 那些共性的東西并不會受約于任何世俗和禁忌。承認(rèn)事實是對自己的負(fù)責(zé)。不懼蜚語,遠(yuǎn) 比制造流言高尚。即使他最終的選擇仍是逃離,即使他逃離的方式如此決絕。
一直反復(fù)聽他唱《似水流年》。而我早該想到,程蝶衣拔劍的瞬間,心中就是這樣的凄楚和絕望。
劍尖劃過的時候,身體下墜的時候,應(yīng)該都有風(fēng)的聲音。風(fēng)的聲音,在很多年以前,就被用來形容死亡。如薔薇般凄絕怒放的死亡,心頭平靜抑或絕望,都可以被原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