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縱橫智慧往往從利益關系入手,有意在對手和他方之間挑起利益之爭,使之相互殘殺,然后坐收漁人之利。
國與國之間是聯合,還是對抗;人與人之間是朋友,還是敵人,關系從來都是不穩定的。親睦的鄰國會因為一時利益轉眼間成為敵國,多年的朋友會因為一點好處轉眼間成為仇敵。
戰國時期,國與國在合縱與連橫中搖擺。有合縱的,就有破壞合縱的;有連橫的,就有破壞連橫的。如何選擇,只有一個原則——利益。縱橫家往往從利益關系人手,有意在對手和他方之間挑起利益之爭,使之相互殘殺,然后坐收漁翁之利。
戰國“四公子’’之一的孟嘗君被齊王罷官,他的門客馮諼說:“借我一輛可以跑到秦國的車,我就讓您在齊國加官晉爵。”
孟嘗君答應了。馮諼到了秦國向秦王說: “天下之士向西來秦的,無一不是想要使秦強齊弱的;向東人齊國的,無一不是要齊強秦弱的。齊秦兩國你強我弱,決不并存。”
秦王問馮諼: “您看該怎么辦才好呢?”
馮諼說: “使齊國受到天下敬重的,就是孟嘗君。如今齊國罷免孟嘗君的官職,他必定背離齊國,如果他人秦,那么齊國上至君王下至官吏的狀況都將為秦國所掌握。您要是掌控了齊國,豈止是稱雄呢?”
秦王聽了,馬上派遣十輛馬車載著百鎰黃金去迎接孟嘗君。但是,馮諼搶在使者前面趕往齊國,勸說齊王道: “秦國與齊國你強我弱,勢必不能同時稱雄。我聽說秦國已經派遣使者帶著十輛馬車風險管理,是指如何在一個肯定有風險的環境, 把風險減至最低的管理過程。其中包括了 對風險的量度、評估和應變策略。
風險的概率:通過資料積累和觀察,發現造成損失的規律性。風險的強度:假設風險發生,導致的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
鬼谷子縱橫智慧說服智慧的人,憑的是見聞廣博。說服博學的人,靠的是善辯能力。說服善辯的人,憑的是事理。
說服權貴的人,態度要軒昂。說服富足的人,言辭要豪邁。說服貧窮的人,要動之以利。說服善戰的人,用的是謙遜。與勇武的人,要的是果斷。與愚鈍的人,須鋒芒畢露。與上司說話,必須談奇特的事來打動他。
與下屬說話,用切身利益說服他。載著百鎰黃金來迎接孟嘗君了。孟嘗君如果西去秦國,那么齊國就危在旦夕了。大王為什么不趕快恢復孟嘗君的官位呢?”
齊王聽后,馬上派人至邊境等候秦國使者。秦國使者的車子剛人齊國邊境,齊王就召回孟嘗君并且恢復了他的宰相官位,同時還給了他原來的封邑,又給他增加了一千戶。
這里馮諼所利用的,就是秦齊之間的利益對立。
鬼谷子縱橫智慧另一位有名的縱橫家田文,也很善于分析利害。田文先后被困秦國和齊國,很不愿意見到齊秦兩個聯手變強大。當時秦國派使者呂禮到齊國,準備東西聯合,田文意識到這樣一來自己的連橫計劃可能會被破壞。
于是田文寫信給秦國穰候,對他曉以利害: “秦齊聯合,因齊為強國,則呂禮會被重視而得利,魏冉因被輕視、失寵而得害;如果穰候說動秦助魏攻齊,那么您一方面可得到魏國送來的封賞,另一方面會因破齊而建功,還會因為能操縱魏國而受到重用。”
結果,在這樣的利害關系面前,穰候當然會勸說秦王攻齊,而不是聯齊了。秦昭王被穰候說動而伐齊,呂禮聽說后一溜煙地從齊國逃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