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沉陳之香
——1986年創立沂蒙畫派創始人、學院派藝術家劉陽先生
大院發小
我們自幼互稱“小先生”,因為家里幾輩人世交,每天一起混,直到上大學和工作后,各自有了專業與職業。但我和那幫發小們,很關注劉索拉大姐的音樂與劉陽先生的繪畫。
從很早就發現,劉陽先生有個令人不解的做法:他所有新創作的作品,幾乎從不拿出來發表、展覽、示人。所有出版、發表、展覽的作品,幾乎都是三、五年以上,或是十年八年以前的。問到他為什么這么hold住,他只淡然一笑:去去火氣。
經過多年與先生品茶、飲酒、把玩文玩,漸漸才領悟了先生對他作品的態度:除青茶和當年的明前之外,潽耳、金駿梅、老白茶都是有年份的才好,紅酒、文玩也如此,“酒是陳的香,物是老的好”,用時間封藏、沉淀與凝聚的特定時期的東西,越發純正、柔和、凝重,如同一篇篇只可自觀的日記,促發人深思反省。從中也就明白,為什么先生從不出席筆會與現場揮毫,而是不露聲色的將靜觀的所得,如擇菜搯米一樣,先“洗”一遍,再不急不躁的在畫紙畫布上“烹飪”,如此“精調”的作品,所以才不會重復,才永遠在構成、造型、筆墨、光色的運用上有新意,而不是去克隆別人與自己。
所以每每細賞先生不同時期的作品,會發現:用筆、用墨與色,都是與紙高度互融為一體的,幾乎找不到“痕跡”,這就難怪很多人不明白先生的作品,是如何創作出來的,畫面上墨與色如同鍍上了一層亞光的膜,靜靜的卻極吸引人,加之先生作品中,幾乎每幅都有故事,就更令人不由自主的想探個究竟。那些透射的“浪漫的敏感、現實的哲理、象征的蒙朧、荒誕的解構”,都不是刻意做出來的。先生比喻:春天好像一夜之間,花都開了,但卻是經過一個冬天的孕育與蘊釀,短短幾日,而且花開并不是為空賞與自賞的,是為了結果才開的,很多人與作品像花一樣,為了爭幾日空間與燦爛,如同一些人穿上少數民族與古人的衣服,拉了游客照相賺錢,沒有給蜂、蝶提供香與蜜,沒有給世界留下有益的種子,不知為何而開,又不知為何的謝了。
先生從小就喜歡許地山的散文《落花生》:做有用的人,有用的事,是先生一直崇尚的。
好茶、好酒、好文玩,非一日三餐所必須,但天下人都知好,是達禮、通人、待友的妙品。但如果為了茶而茶,為了酒而酒,為了文玩而文玩,品茶師、品酒師、玩兒家,也就不存在了,茶、酒、文玩的價值,也就被褻瀆了。
好茶、好酒、好文玩,因為了天地之氣的厚養,因為了精工細制的用心,更因為了用時間、歷史,還原了天地精氣與情義,貴,是有道理的。
一般文玩50年即可為文物,先生5歲習字畫,從素描、工筆人物、花鳥開始,50年;先生創立沂蒙畫派30年,人生與作品取舍與經歷及沉淀,也可說是有年份了。
網站地圖|小黑屋|Archiver|中畫網 ( 蜀ICP備11021737號-2 )|網站地圖
GMT+8, 2025-8-3 05:17 , Processed in 0.034329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d On.
上網要文明 發言要理性
Powered by Discuz! © 2008-2021 YinHuaBB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