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良好心情并多運動讓血液流動活耀,身體的每個細胞都啟動了,頭發自然就能烏黑亮澤。
研究:三種頭發發型導致白發增多
白發令現代人苦惱,30歲的壯年男性,35歲的年輕女性白發便開始不斷冒出。據大陸調查顯示,在平均年齡為32歲的49名科技員工中,37名早生白發,占員工的75.5%。有研究發現人的壓力太大,使毛囊中黑素細胞的干細胞死亡導致白發增加。
近期,日本金澤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毛囊受到“外在壓力”的破壞,導致毛囊中分化為黑素細胞的干細胞死亡,頭發就會提早失去烏黑色彩。日本Livedoor新聞網刊文介紹了容易導致白發增多的三種發型:
固定方式將頭發分區
頭皮長時間照射紫外線使得黑素細胞不能正常工作。長年固定中分或發線向右向左,暴露出來頭皮受紫外線傷害,可能導致分區部份長出白發。需定期改變一下頭發的分區方式。
緊緊扎馬尾
緊扎馬尾拉扯頭皮緊繃,發根易造成傷害,也是生白發的原因。所以頭發不宜扎得過緊,或變換頭發扎起高度讓頭皮與發根得以休息。
戴與自己不合適的發圈
女孩喜歡戴漂亮的發圈增加美感,但須注意戴起來是否有感覺鬢角或者太陽穴部位有緊繃與疼痛感?頭部被勒緊導致血液運行不暢,可能產生頭疼、精神緊張、生白發等后遺癥。
中醫師楊素卿提醒,女性要避免天天長時間綁發,或綁得太緊。不宜經常戴太緊的發箍,可能使頭皮局部血液循環不良。
如工作需要長期扎緊頭發,可變換發型,并且常換邊分線,回家后盡早將頭發散開,稍做按摩頭皮動作可促進頭皮的血液循環。
此外,營養攝取不均、運動不足、氣血不足、壓力過大、沒做頭部防曬、腎虛、吸煙等都會導致頭發過早變白。
中醫黑發養生法
中醫認為“腎藏精,其華在發”,而且“肝藏血,發為血之余”,肝腎不好易生白發;正常情況下,過了40~50歲,“腎精”逐漸衰退,但現代人過勞、壓力大的生活型態,有人30歲不到就“腎精”、“肝血”不足,表現在外則是直冒白發。
歷史上“伍子胥過昭關一夜急白頭”的典故,正說明壓力使人白頭。西醫臨床研究也證實,白發成因與精神因素相關占約50%成分。可從多運動、睡足6小時、放松精神壓力等著手改善白發。
1. 淡泊名利舒壓:**中醫師胡乃文認為,《黃帝內經》第一篇〈上古天真論〉講,人若能把事情看得淡一點,淡泊名利壓力會小,頭發自然變白的機會少得多。胡乃文醫師強調,現代人上網太晚了不睡覺、太過度的思考等等,都可能造成腎虛或腎虧的問題,易生白頭發。
2.戒煙:香煙中的尼古丁正是導致白發蒼蒼的兇手。尼古丁被吸入身體后,血管收縮導致血管流動變差。頭發無法獲得充足養分。
3.避免脫水:市面上的油炸、辛辣和酸性食物充斥,這些食物都可以使身體脫水。身體缺乏水分,頭發需要的養分也就無法到達毛囊。還要減少咖啡因和酒精的攝入。
4.補充黑發金屬元素:頭發的顏色與頭發所含的金屬元素有關。黑發含有銅、鐵和黑色素,食物中含銅的包括波菜、山藥、南瓜種子與大多數肉類。另外黑莓、菠蘿、石榴、杏仁皆富含銅。含鐵食物除了肝臟、豬血、瘦肉(紅肉)外,海藻、蛋黃、全谷類、堅果類、綠葉蔬菜等都是含鐵高的食物。
中醫認為腎主“黑”,所以一般黑色食物多入腎,可補益腎精。建議日常食用黑芝麻、黑木耳、黑豆、桑椹、黑糯米等等。
5.多梳頭:用天然木頭或牛角材質的梳子由前額往后梳理頭發,可促進頭皮氣血暢通,讓營養充分送達頭發。塑膠梳子易產生靜電,或拉扯損傷發絲。多梳頭發的好處,醫書《諸病源候論》有言:“千過梳頭,頭不白。”
用天然木頭或牛角材質的梳子由前額往后梳理頭發,可促進頭皮氣血暢通。(Fotolia)
6.均衡飲食:現代人經常外食,需多補充天然蔬果、五谷雜糧;少吃動物性油脂、精制加工食品以免造成血管阻塞,影響營養送達頭部。
7.少坐多動:現代人整天在低溫空調環境下久坐不動,使得血液無法運送至頭皮的各個角落,黑色素細胞無法正常運作。下班可以選擇走樓梯不坐電梯,公司離家不遠以走路回家,站著看電視,一邊做伸展操。減少坐的時間累積每天的運動時間。
不要太過于挑剔,造成心情不好會傷急五臟。應多運動讓血液流動活耀,身體的每個細胞都啟動了,頭發自然就能烏黑亮澤了。用肥皂洗發,據東京美容科學研究所小澤王春所長建議,洗頭發用肥皂才是對頭發和頭皮最健康的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