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逸軒 于 2016-2-14 15:28 編輯
做人就要像古代銅錢一樣,“邊緣”要圓活,要能隨機而變,這個圓絕不是圓滑世故,更不是平庸無能,這種圓是圓通,是一種寬厚、融通,是大智若愚,是與人為善,是居高臨下、明察秋毫之后,心智的高度健全和成熟。而做事要方,便是說做事要遵循規矩,遵循法則,絕不可亂來,“內心”要守得住,有自己的目的和原則。“處世不必與俗同,亦不宜與俗異,作事不必令人喜,亦不可令人憎。”這里面的智慧不無道理,做人做事都不必棱角太露、過于顯出自己的與眾不同來,這樣即可以保全氣節,也可以保護自己。
有人說,你看清代的銅錢是外圓內方,就知道古人是如何做人做事了。還有人也說得特別好,說方是指做人一定要有標準,圓是指做事要會變通。其實就是這樣。圓通做人,而非圓滑世故,在為人處世的過程中,不漏聲色地把問題處理好,讓人不會覺得你虛偽狡詐,這樣的人才會溶于天下。
做人要講求方圓之道,人活在世上,無非是面對兩大世界,身外的大千世界和自己的內心世界。人,一輩子無非是做兩件事——做事和做人。怎么做事和怎么做人?從古到今都是人類探討的課題。多少人一輩子都在哀嘆。
做事要方,便是說做事要遵循規矩,遵循法則,絕不可亂來,絕不可越雷池一步,這個理在中國好像已流傳了上千年。
每一個行當都有自己絕不可逾越的行規。比如說做官就絕對要奉守清廉的原則,從一開始就要做好承受清貧的思想準備,就像曾國藩家訓中的一條:為官要清,貪不得一樣。如果做官開始的動機就不純或慢慢變質,企圖以權謀私或權錢演變,那這個官就絕對當不好,拼當不長了。
為商要奉行的金科玉律是一個“誠”字。真正的大商人必是以誠行天下,以誠求發展,絕不會行狡詐、欺騙之伎倆,為一些蠅頭小利或眼前得失而失信于天下。像韓國因商業樓倒塌而產生的震驚世界的慘案,便是因為韓國的建筑承包商在建造大樓時偷工減料;像中國生產鱉精廠家的秘密徹底被揭露,是因為生產鱉精的廠家生產的竟是沒有鱉的鱉精,為此他們犯了行商的大忌。
做學問信奉的是一個“實”字。一步一個腳印,一天一點長進方能積少成多。那些虛假的沽名釣譽之輩終將會成為人類的笑柄。
做人要圓,這個圓絕不是圓滑世故,更不是平庸無能,這種圓是圓通,是一種寬厚、融通,是大智若愚,是與人為善,是居高臨下、明察秋毫之后,心智的高度健全和成熟。不因洞察別人的弱點而咄咄逼人,不因自己比別人高明而盛氣凌人,任何時候也不會因堅持自己的個性和主張讓人感到壓迫和懼怕,任何情況都不會隨波逐流,要潛移默化別人而又絕不會讓人感到是強加于人。這需要極高的素質,很高的悟性技巧,這是做人的高尚境界。
圓的壓力最小,圓的張力最大,圓的可塑性最強。如果人真正有大智慧、大胸襟,真正能自強自信,心態平和,心地善良,凡事都往好的一面想,凡事都能站在對方的立場為他人著想,人的弱點皆能原諒,即便是遇見惡魔也堅信自己能道高一文,如真能那樣,人還有什么做不好呢?
如若不是這樣,凡內心孤獨的人必喜虛張聲勢;內心弱小的人必好狐假虎威;心中有鬼的人必愛玩弄伎倆;沒有自信的人必會尖酸刻薄,試問這樣的做人又從何談圓?
當然也不乏有人為了某種利益和目的不惜斂聲屏息,不惜八面討好,不惜左右逢“圓”。但這種圓和那種圓絕對有本質的區別,這種“圓”的后面是虛偽和丑惡。任何成功的后面都包含著犧牲。如果說有人能做到內方外圓的話,那也肯定包含了許多的犧牲。比如說做事要方,做事要有規矩、有原則,那就意味著許多事不能做、許多事又非要做,那無疑也就意味著會得罪許多人,惹惱許多人,意味著要舍棄許多利益甚至招來殺身之禍。如中國的民族英雄岳飛,為了“忠”舍棄了“孝”。但在“忠”君和“忠”國之間,他做不到只為了忠于昏君而放棄抗擊金兵,為了這種原則,他慘死在風波亭。
圓通做人,而非圓滑世故,在為人處世的過程中,不露聲色地把問題處理好,讓人不會覺得你虛偽狡詐,這樣的人才會溶于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