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用戶從未簽到  鮮花( 0)  雞蛋( 0)
|
為什么道理聽了很多,還是不開心?
這是我看電視,撒貝寧主持的《開講了》里面有位觀眾問主講嘉賓濮存昕的。 我相信生活中會有很多人遇到這個問題,有了問題,聽到一番道理,暫時解決了問題,可是回頭自己再接著回到日常生活,發現還是那么的空虛、無聊、寂寞感、莫名的事情的干擾----會還是不開心狀態。 這個問題要細講,講個十萬八千個日日夜夜也會講不完。佛說法49年,也就是為了這個說的。“為有一切心,而說一切法。” 但是要歸結到一句話,那這句話就是---沒有修行。 我們說,佛法的目的是解脫,離苦得樂。但是,不按照去修行。所有問題都會保持在未解決的狀態,就會出現上面所說的那種情況:有了問題,聽到一番道理,暫時解決了問題,可是回頭自己再接著回到日常生活,發現還是----- 孔子說過: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如果把自己的生活投入與追求財富、追求快樂、追求權勢地位之中。我還是說,人體的各種煩惱都是處于未解決的狀態。所以,時時來襲,來干擾我們的內心。 這里需要提到一個知識點,就是人體并非是完美無瑕的,而是生而有各種各樣的煩惱習氣的。例如憎愛、例如嫉妒、例如貪婪---等等等等。而修行就是牧這些煩惱習氣的過程。佛法修行里有個這個比喻:牧牛。當修行日長,這頭會傷害人、會去他人田里吃草的牛,就被馴化的老老實實,再也不會害人害己了。這時候,心境就像那句詩句“萬里無云萬里天”“養心源如在水里”,會是一種舒舒服服的狀態。在這種舒舒服服的狀態中,每天穿衣吃飯、拉屎撒尿、饑時食來困時眠。有知覺,但再也不為知覺苦了。 所以當真為自己要負責的人,早日投身修行。“上士聞道,勤而習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而去。”所以,當自己真的勤而習之的時候,發現煩惱在自己的觀照之下,層層剝繭,一點一滴的被去除之后,得益的是自己啊!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